在全球能源紧缺背景下,世界各国都在大力发展核电能源,我国核电发展战略也由“适度发展”提升到“积极发展”。《“十三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提出,加快发展安全核电,到2020年核电装机规模达到5800万千瓦,在建规模达到3000万千瓦,形成国际先进的集技术开发、设计、装备制造、运营服务于一体的核电全产业链发展能力,中国核电建设正进入全新时代。
我国1991年建成首个核反应堆并正式并网,拉开我国核电产业发展的序幕。经历了20余年的稳定发展。根据新思界产业研究中心发布的
《2017-2021年中国互联网+核电行业发展现状及产业转型策略深度分析与研究报告》数据显示,我国2015年核电发电量已经达到1690亿千瓦时,运行核电机组28台,但核电发电量仍仅占我国发电总量的3.01%,2016年核能发电量、累计上网电量同比增长迅速。2016年1-12月核能发电量为2105亿千瓦时,比2015年同期上升了25.07%。累计上网电量为1966亿千瓦时,比2015年同期上升了24.65%。
核能有着广泛的用途,发电、海水淡化、工业检测、医疗等,但是当核能作为一种能源消费品种时,其主要的呈现形式为核电,此时可以将核能约等同于核电。2015年,我国核电消费占比(1.3%)还不到世界核电消费占比(4.4%)的30%。而法国核电消费占比高达41.1%,是全球核电消费占比最高的国家。美国拥有100座在役核反应堆,核电消费总量高达189Mtoe,位于全球第一。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核电消费占比仍有相当大的发展空间。
而未来十到十五年间全球新建的核电站将主要以第三代核电站为主。目前,全球第三代核电技术主要包括:美国西屋AP1000、法马通和西门子联合开发EPR、美国通用的ESBWR、俄罗斯的VVER-1200、日立-通用的ABWR、日本APWR,以及韩国ARP1400、中国的“华龙一号”和CAP1400。目前,美国西屋公司已破产,俄罗斯和日本由于核事故难技术以被其他国家所接受,德国和韩国计划“弃核”,未来第三代核电市场真正参与全球竞争的国家仅剩中国和法国。
新思界
新能源行业分析人士表示,目前阶段核产业链最终形成产品进入市场的产品是核电市场,核电将是最为有效的降低碳排放增速的途径,核电作为最清洁的能源,要发挥无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同时,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新的发展条件下国家积极扩大出口尤其是高新技术输出,在国内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大背景下,有效化解过剩产能,带动国内相关产业调整和发展,核电市场乐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