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新思界 > 产业 > 新能源 > 聚焦 >

可控核聚变技术日益成熟 商业化进程将加快

2024-01-06 17:20      责任编辑:王昭    来源:www.newsijie.com    点击:
分享到:

可控核聚变技术日益成熟 商业化进程将加快

  可控核聚变是一种将轻元素融合成较重元素的核反应过程。可控核聚变模仿了太阳和恒星内部的核聚变过程,具有能量密度高、原料来源广泛、安全性高等优势,有望成为清洁、可持续的能量来源。

  可控核聚变产业链上游为原材料(氢气、氚等)供应、技术研发层,目前可控核聚变技术路线主要包括重力场约束核聚变、激光惯性约束核聚变、磁约束核聚变三种,后两种方式更为主流。产业链中游为可控核聚变设备供应商,包括蒸汽发生器、托卡马克装置、反向场箍缩、仿星器、低温系统、偏滤器、汽轮机、磁镜等。产业链下游为商业化应用层,参与者包括能源公司、电力公司等。

  目前美国在可控核聚变技术上处于领先地位。2022年12月,劳伦斯利弗莫尔国家实验室(LLNL)首次实现可控核聚变点火成功,核聚变输出能量为3.15兆焦耳;2023年7月,该实验室实现3.88兆焦耳的核聚变输出能量;2023年10月,该实验室实现2.2兆焦耳的输入能量、3.4兆焦耳的输出能量。

  根据新思界产业研究中心发布的《2024-2029年可控核聚变行业市场深度调研及投资前景预测分析报告》显示,由聚变能解决能源问题是全球各国关注焦点,近年来,随着技术日益成熟,可控核聚变商业化进程加快。2022年,全球可控核聚变市场景气度较高,HB11 Energy、EX-Fusion Ins、First Light Fusion、星环聚能、翌曦科技、能量奇点等可控核聚变相关企业获得融资规模达50.0亿美元以上。

  从国内市场来看,目前布局可控核聚变相关业务的A股企业有西部超导、国机重装、中国核建、纽威股份、沃尔核材、高澜股份、厦门钨业等40多家,2022年以上企业总体营业收入达1.2万亿元以上。

  由于可控核聚变技术门槛极高、产业化周期长、研究耗资大,长期以来,可控核聚变的发展都是由国家层面主导。2023年为我国可控核聚变发展元年,国务院国资委启动实施未来产业启航行动,明确未来能源唯一方向为可控核聚变领域。

  新思界行业分析人士表示,可控核聚变具有能量密度高、可持续供应、环保等特点,是一种潜在的清洁能源形式,近年来,随着全球研发深入,可控核聚变领域取得了重要技术进展。可控核聚变市场景气度较高,融资热情日益升温,在资本助力、技术突破、政策扶持等因素驱动下,可控核聚变商业化进程将加快。

关键字: 可控核聚变 核聚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