溶瘤病毒是一类具有复制能力的肿瘤杀伤型病毒,溶瘤病毒常用病毒包括疱疹病毒、新城疫病毒、腺病毒、痘苗病毒等。溶瘤病毒对肿瘤细胞具有靶向杀伤作用,适应症包括黑色素瘤、乳腺癌、头颈癌等,近年来,凭借副作用低、效果显著、靶向性强等特点,溶瘤病毒市场吸引众多企业布局。
截止至目前,全球获批上市的溶瘤病毒有五款,分别是赛百诺公司的今又生、上海三维生物的安科瑞、SIA Latima/RIGVIR Group公司研发的Rigvir、安进的Imlygic、Daiichi Sankyo的Delytact。Delytact是最近获批的溶瘤病毒疗法,用于治疗恶性胶质瘤,于2021年6月在日本获批上市。由于我国企业在技术、研发、资金投入方面与国外知名药企尚有差距,目前国内溶瘤病毒研究进程仍落后于欧美发达国家。
我国人口基数庞大,国内肿瘤患者数量位居全球前列,根据世界卫生组织数据显示,2020年全球新发癌症病例1929万例,其中中国新发癌症病例457万例,占全球的23.7%。随着人口老龄化进程加快,肿瘤患者数量将进一步增长,溶瘤病毒市场发展空间广阔。溶瘤病毒市场景气度高,行业内投融资事件较多,2021年,国内溶瘤病毒行业融资规模达到3.0亿美元以上。
根据新思界产业研究中心发布的《
2022-2026年溶瘤病毒行业市场深度调研及投资前景预测分析报告》显示,受广阔的市场前景吸引,国内众多企业开始布局溶瘤病毒市场,目前国内布局这一领域的研发企业在50家左右,包括恒翼生物、康弘药业、乐普生物、阿诺医药、奥源和力、合生基因、滨会生物、上海医药、亦诺微医药等。在相关企业积极布局下,预计2026年,我国溶瘤病毒市场规模将达到2.4亿元。
随着市场发展,溶瘤病毒疗法与其他疗法、新工艺、新模式等联用受到相关企业重视,如溶瘤病毒疗法+PD-1/PD-L1疗法、溶瘤病毒CRO/CDMO等,目前国内涉足溶瘤病毒CRO/CDMO领域的企业有二十余家,包括和元生物、东曜药业等。
新思界
行业分析人士表示,溶瘤病毒是肿瘤治疗领域研究热点,其在肿瘤治疗方面具有诸多优势,我国癌症新发患者数量多,溶瘤病毒市场发展空间广阔。全球溶瘤病毒上市药物种类仍较少,大多数产品仍处于临床研究阶段,但溶瘤病毒市场景气度高,行业内投融资事件多,在资本入局、研究水平提升、技术进步等因素驱动下,未来五年,溶瘤病毒市场或将进入快速发展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