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环肿瘤细胞(CTC)是指由实体瘤或转移灶释放进入外周血循环的肿瘤细胞。现阶段,恶性肿瘤已成为导致国内居民死亡的主要因素之一,而超九成恶性肿瘤死亡由远处转移造成。CTC是恶性肿瘤患者术后复发和远处转移的重要原因,我国人口基数庞大,国内恶性肿瘤患者众多,CTC检测临床需求广阔。
CTC检测是一种推动肿瘤精准诊疗的液体活检新技术,与循环肿瘤DNA(ctDNA)检测相比,CTC检测具有检测内容丰富、结果可信度高等优势;与侵入式组织活检相比,CTC检测具有样本易获取、可实时动态监测等优势。凭借其优势,CTC检测在预后评估、肿瘤疗效评价、肿瘤复发转移监控、术后辅助治疗指导等方面具有广阔应用前景。
CTC检测常用技术包括免疫荧光、PCR、FISH、高通量测序等。CTC检测市场发展前景好,但目前来看,我国CTC检测市场仍处于发展初期,行业发展面临的技术挑战巨大。尽管商业化CTC检测体系已达几十种,但由于其检测体系均存在某种不足,CTC检测在临床实践中应用范围较小。
根据新思界产业研究中心发布的《
2022-2026年中国循环肿瘤细胞(CTC)检测市场可行性研究报告》显示,CTC检测适应症包括乳腺癌、结直肠癌、前列腺癌、胃癌等,随着技术进步,CTC检测适应范围将持续扩展。2021年,全球CTC诊断市场规模约为85亿美元,预计2027年将增长至160亿美元。CTC检测是CTC诊断细分市场,随着CTC诊断市场发展,CTC检测市场规模也将不断扩大。
CTC检测行业进入壁垒较高,特别在产业链上游富集技术环节,现阶段,全球较领先的CTC检测相关企业有Bio-Techne Corp.、Biocept Inc.、Angle公司、芝友医疗、Precision Medicine Group LLC、上海燧安生物科技等。
CTC检测富集技术包括微孔过滤法、液体芯片法、免疫磁珠反向富集法、表面标志物磁珠富集法等,其中微孔过滤法、液体芯片法原理是利用细胞物理特性,免疫磁珠反向富集法、表面标志物磁珠富集法原理是利用细胞免疫特性。
新思界
行业分析人士表示,CTC检测临床适应症涉及到乳腺癌、结直肠癌、前列腺癌、胃癌等,我国肿瘤患者规模庞大,CTC检测市场前景较好,但受技术限制,目前CTC检测在临床尚未实现大规模应用。为更好地满足临床需求,未来CTC检测市场仍需在富集技术、鉴定方式、设备仪器、监管审批等方面进一步升级和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