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科植入医疗器械是指通过手术植入人体起到替代、支撑人体骨骼或定位修复骨骼、关节、软骨等组织的医疗器械,是一种专门用于骨科手术的专业医疗器械。根据植入部位不同,骨科植入医疗器械可分为创伤类、关节类、脊柱类、运动医学类、颅颌面外科类骨科植入医疗器械。
受国内人口基数庞大、人口老龄化进程不断加快、医疗服务市场需求不断增加等因素影响,国内骨科植入医疗器械整体市场规模呈现出持续增长态势。根据新思界产业研究中心发布的
《2022-2026年中国骨科植入医疗器械项目投资可行性研究报告》显示,2021年我国骨科植入医疗器械市场规模约为425.4亿元,同比增长14.5%;预计到2025年,其市场规模将接近700.0亿元。
骨科植入医疗器械在人体内至少需要存留30天,对人体生命与健康有着重大影响,因此需要严格遵守《医疗器械监督管理条例》规定,骨科植入医疗器械属于Ⅲ类医疗器械,其安全性、骨科医院有效性必须严格控制。骨科植入医疗器械行业政策壁垒较高,医疗器械产品取得上市资质耗时较长,一般从生产到获批上市需要4-5年时间。
除此之外,骨科植入医疗器械还属于技术、资金密集型行业,为保证其产品安全性、有效性、准确性和可靠性,相关企业需不断提升技术水平以及产品质量。综上来看,目前国内骨科植入医疗器械行业准入门槛较高,本土企业数量仅有不到500家,且主要分布在北京、上海、江苏等经济发达地区,产业集聚化趋势凸显。
从细分市场来看,创伤类骨科植入医疗器械是目前骨科植入医疗器械市场主流产品,其市场国产化程度较高,大博医疗、威高集团、天津正天等本土企业占据市场份额较大;脊柱类、关节类医疗器械国产化水平较低,目前国内市场仍由强生、美敦力、史赛克、捷迈邦美等国外企业占据主要份额,未来该领域国产替代空间巨大。
新思界
产业分析人员表示,近年来,在国内老龄化进程不断加快以及相关技术水平不断提升背景下,骨科植入医疗器械市场规模不断扩大,行业发展前景较好。未来在集采政策带动下,骨科植入医疗器械市场将逐步向龙头企业靠拢,进而带动本土企业市场占有率不断提升、国内市场国产替代进程不断加快,行业未来发展空间巨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