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创介入治疗指在医学影像引导下,使用先进医疗器械,在创伤最小的情况下对患者进行化学或物理治疗的微创技术。微创介入医疗器械指在微创介入诊疗过程中使用的专业器械。按照操作方式不同,微创介入医疗器械可分为非血管介入器械以及血管介入器械两种。
根据新思界发布的《
2022年全球及中国微创介入医疗器械产业深度研究报告》显示,随着经济快速发展以及医学水平不断进步,我国微创介入治疗技术获得快速发展,受到众多医生及患者青睐。在市场需求带动下,微创介入医疗器械行业获得广阔发展空间。2021年我国微创介入医疗器械市场规模达912.3亿元,同比增长23.2%。
微创介入医疗器械产业链上游为原材料、器械零件以及制造设备供应,包括高分子生物材料、有色金属、电子元器件、显示屏等。高分子生物材料一般可分为植入型高分子材料以及输入器用高分子材料两种,具有模量高、生物相容性佳、耐热性好等优势,对于微创介入医疗器械质量及性能起关键作用。
从企业竞争格局来看,我国微创介入医疗器械生产企业整体可分为两大阵营,分别为外资企业以及本土企业。外资企业包括美国库克医疗Cook Medical、美国雅培Abbott以及美国美敦力Medtronic等;本土企业包括北京迈迪顶峰、苏州恒瑞医疗、上海凯利泰、上海微创医疗以及北京乐普医疗。由于我国医疗器械行业与海外发达国家相比整体发展滞后,在微创介入医疗器械等高端技术领域缺乏竞争优势,因此本土企业市场占有率较低。
微创介入医疗器械种类多样,包括外周血管介入器械、非血管介入器械、心血管介入器械、脑血管介入器械等。据国家心血管病中心发布的《中国心血管病健康和疾病报告2021》显示,目前,我国心血管病患病率处于持续上升阶段,心血管病患病人数高达3.3亿。在此背景下,心血管介入器械作为微创介入医疗器械细分产品,拥有广阔市场前景。
新思界
行业分析人士表示,我国微创介入医疗器械行业起步较晚,但发展势头迅猛。随着老龄化问题不断加剧,心血管病患病率将持续上升,市场需求旺盛将为我国微创介入医疗器械行业带来广阔发展空间。但由于微创介入医疗器械技术壁垒较高,我国与海外先进水平相比仍存在一定差距,因此行业国产化空间仍有待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