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镜下缝合术,可实现组织的全层缝合,适用于组织缺损较大、缝合面积较大的创口缝合方面,主要用于消化道疾病内镜下治疗领域,有望取代传统胃肠道缝合技术。
内镜下支架封堵术,主要用于消化道瘘治疗方面,可采用自膨式金属支架与自膨式塑料支架。自膨式塑料支架价格较低、市场接受度较高,且可防止组织长入支架内,但质地偏软、表面光滑,易移位;此外,下消化道与靠近胃/颈部的食管蠕动较强,内镜下支架封堵术应用在以上部位,支架也易移位。内镜下缝合术配合内镜下支架封堵术使用可固定支架。
内镜下缝合术在胃肠道缺损疾病治疗中应用方向较多,例如反流性食管炎、结肠穿孔闭合、食管气管瘘、内镜下黏膜剥离术等。以内镜下黏膜剥离术(ESD)为例,其是治疗早期胃肠道肿瘤技术中最有发展潜力的一种,是在内镜引导下,将病变黏膜从黏膜下层完成剥离的微创技术,但其术后出血可能性高,合适的创口闭合方法极为重要,内镜下缝合术是解决这一问题的重要方案。
此外,内镜下缝合术还可用于消化道吻合口瘘治疗中,但目前临床数据较少,尚未实现商业化应用,未来还需持续临床试验。
内镜下缝合术需要采用专业的内镜缝合器。内镜缝合器主要由端帽、针体、缝合手柄、换线导管等组成,端帽固定在内镜上,在内镜引导下定位创口,利用手柄控制缝针进行缝合,一般采用可吸收缝合线,可进行间断缝合以及连续缝合。内镜缝合器代表性生产商主要有美国Endogastric Solutions、美国Apollo Endosurgery(被波士顿科学收购)等。
新思界
行业分析人士表示,内镜下缝合术也存在一些弊端,例如操作难度大、缝合强度控制难度大、部分区域缝合较为困难、医师学习周期长、器械成本较高等。理论上,内镜下缝合术在消化道疾病治疗中,特别是在创面较大疾病治疗中具有较强优势,但基于以上弊端,目前临床上应用较少,较多医院还处于试验过程中,未来技术成长空间较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