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新思界 > 产业 > 医药 > 聚焦 >

蛋白芯片市场渗透率不断提升 我国临床用蛋白芯片国产替代空间大

2024-04-30 16:30      责任编辑:王昭    来源:www.newsijie.com    点击:
分享到:

蛋白芯片市场渗透率不断提升 我国临床用蛋白芯片国产替代空间大

  蛋白芯片即微阵列蛋白芯片,是将蛋白质、多肽等分子(如抗原、抗体、受体、配体等)有序固定在特殊基质上(如玻片、滤膜、凝胶、微孔板、纳米微珠等),而形成的一种生物大分子微阵列。蛋白芯片是免疫诊断新技术,具有高通量、高灵敏度、高效、简便、低成本等优势。

  蛋白芯片的制备主要包括载体制备、蛋白质预处理、芯片点印、蛋白质固定、芯片封阻等步骤。在分类上,根据用途不同,蛋白芯片分为分析型蛋白芯片、功能型蛋白芯片及其他,根据标记方式不同,蛋白芯片分为荧光分子法、化学发光法及其他;根据应用领域不同,蛋白芯片分为临床用蛋白芯片、科研用蛋白芯片等。

  蛋白芯片是在蛋白质组学基础上产生的,早期主要应用在蛋白质组学领域,后随着技术进步、成本下降,蛋白芯片应用不断向自身抗体疾病诊断、肿瘤检测、药物筛选、药物作用机理研究等领域扩展。在自身抗体疾病诊断领域,蛋白芯片可同时检测包括ds-DNA、Sm、Sc-l70、SS-A/Ro等在内的八种核抗原的IgG抗体,进而鉴别或诊断系统性红斑狼疮、多发性肌炎、系统性硬化症等疾病。

  根据新思界产业研究中心发布的《2024-2028年中国蛋白芯片产品市场分析可行性研究报告》显示,2019-2023年,全球蛋白芯片市场规模呈增长态势,2023年市场规模达44.6亿美元左右。预计2024-2028年,全球蛋白芯片市场仍将保持增长态势,年均复合增长率将达10.0%以上,在预期内,我国蛋白芯片市场增速将高于全球平均水平。

  全球蛋白芯片相关企业有美国raybiotech公司、德国赛乐美、广州瑞博奥等,其中美国raybiotech是全球首家专业从事蛋白芯片研发和生产的企业。我国蛋白芯片企业区域集中度较高,主要分布在长三角、京津冀和珠三角地区,三大地区企业约占国内总企业数量的八成。我国蛋白芯片研究起步晚,目前市场尚未出现领导企业。受技术限制,我国临床用蛋白芯片市场仍由进口品牌占据主导地位,科研用蛋白芯片国产率达70%以上。

  新思界行业分析人士表示,为推动蛋白芯片临床应用规范化、标准化发展,2020年中国医学装备协会检验医学分会发布《化学发光法微阵列蛋白芯片临床应用专家共识》。我国蛋白芯片研究起步晚,但得益于国内诊疗需求快速释放、相关技术进步,目前我国蛋白芯片行业已进入快速发展阶段,临床渗透率正不断提升。

关键字: 蛋白质组学 蛋白芯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