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两会期间,“互联网+”作为国家战略被正式提出,多部门相继出台系列政策推动互联网与实体业的融合,加快产业转型升级步伐。受益政策利好,打车、家政、外卖、汽车保养、洗衣服等各个生活服务行业正在不同程度地被互联网改变着,这股热潮也蔓延到了美甲、美发和美容等行业,美业作为传统的弱势产业也有望借助网络实现了产业升级。
美容实体店租金和人力成本较高,经营方式也广受用户诟病。如价格不透明、员工专业技术层次不齐、过度推销等,使顾客的美容体验大打折扣。此外,营销模式落后,核心员工流失,这些因素导致了美业实体店2015年的“关闭潮”。
美业实体店的信息化发展经历了从手记时代到单机时代,再到如今的移动互联网时代。2015年,传统美业市场规模超万亿,涌现出300万家线下店,而占其80%的中小店还停留在第一或第二阶段。美业是低频消费的行业,利用互联网实现行业升级,创新商业模式,提供便捷的本地化服务和个性化的产品,是美业实体店新时期面临的挑战和使命,它能够改善消费者体验,使行业走出价格战的怪圈。
新人群、新需求、新机遇决定了美业逆袭的方向是品牌经济以及以移动端为消费入口进入。年轻人将成为美业消费的主体,富裕人群和贫困人群也在创造着各自不同的新的消费需求,这意味着美业实体店+互联网具有广阔的发展空间和市场前景。
根据新思界产业研究中心的市场调研数据,仅2015年上半年,新上线的各类生活服务类App就超过5700款,其中95%已经停更。其中,美业类App占比5%,近300多款,目前还在维护的也就只有河狸家,小美到家,美道家等不到30款。
新思界发布的
《2015-2017年中国O2O行业全面市场调研及投资分析报告》显示,以上门服务为切入口的美业服务商半年内倒闭率过半,投资圈对美业O2O的态度开始趋于冷静。传统美业实体店的移动互联网化已经开始冷淡,接下来的是一场持久战要打。
事实上,在美业行业中,很多实体店很早就着手开发美业网站,发展美业手机应用端推广,但效果一般。它们虽然是实体里面的行家,但不是互联网里的专家,没有很好利用互联网的技术、特性,也没有跨界经营的思维。
所以,传统美业发展到今天,还没有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标准化,尤其是借助互联网衍生出的新型美业服务也没有明确的规范和考核。美容行业也有着诸多特殊性,比如服务项目对场景有着极高的依赖,无法保证消费者体验的效果。传统美业+互联网,要在落地上下功夫,在与用户建立好信任关系后,才能够将平台上的客户导入到线下实体店中。
一个行业规则的改变也非一朝一夕,能否存活的关键是看它给用户带来的核心价值,这需要经过市场的考验。美业实体店+互联网催生的产品的核心价值就在于消费价格透明,能够吸引用户高度参与,满足用户的个性需求,进而形成口碑分享和用户对品牌的认同。
行业分析人士表示,新的社交方式和移动端微信的生活方式也在改变着美业实体店的商业模式,传统的商业模式只会让美业实体店走上恶性循环。传统美业的发展要搭上互联网的顺风车,还必须创新商业模式。在新消费时代,企业的使命是输出好的商业模式,而产业在接入互联网进程中则应该相互团结,高效协助。
更多
行业数据分析请关注新思界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