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国家统计局公布的全国夏粮生产数据显示,2017年中国夏粮总产量14052万吨,比2016年增产131万吨,增长0.9%,属于历史第二高位。其中谷物产量12948万吨,增长0.7%;谷物中小麦产量12735万吨,增产107万吨。
2017年夏粮播种面积略减为27410千公顷,比2016年减少223千公顷,减少0.8%。谷物播种面积23728千公顷,比上年减少1.2%;其中小麦播种面积23149千公顷,比上年减少1.0%。
尽管种植面积略有减少,但夏粮单产增加。2017年全国夏粮单位面积产量5126公斤/公顷,比上年增加89公斤/公顷,增长1.8%。其中谷物单位面积产量5457公斤/公顷,增长1.9%;谷物中小麦单位面积产量5501公斤/公顷,增长1.9%。
夏粮播种面积减少的主要原因:一是各地积极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大力调整农业种植结构,低产地块及地下水严重超采地区逐渐退出小麦生产,花生、蔬菜等经济作物播种面积较往年有所增加。二是去年秋冬播期间长江中下游部分地区遭遇持续阴雨天气,水稻不能及时收割腾茬,加上田间土壤湿度大,影响了小麦的适期播种,致使部分地区冬小麦播种面积下降。此外,得益于棉花目标价格改革政策的实施,新疆棉农种植棉花的积极性提高,农户减麦扩棉。
新思界
数据分析师认为,夏粮单产增加的主要原因一是气候条件总体有利于冬小麦的生长发育;二是灾害同比较轻,病虫害发生率普遍低于上年。在冬小麦生长期间,虽然局部地区受较强降水和大风天气影响,部分地块出现倒伏,对产量造成一定的影响,但总体上看,受灾情况轻于上年同期。
新思界为您推荐
《2017-2020年中国种用粮食作物行业品牌市场结构及竞争对手实地考察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