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管局今日公布的数据显示,截至2016年3月末,我国全口径外债余额为88165亿元人民币(不包括香港特区、澳门特区和台湾地区对外负债),较2015年末减少517亿美元,降幅为3.6%,较2015年第四季度降幅减少3.8个百分点。总体来看,我国债务风险可控。
从期限结构看,3月末中长期外债余额为33301亿元人民币,占38%;短期外债余额为54864亿元人民币,占62%。短期外债余额中,与贸易有关的信贷占41%。
从机构部门看,广义政府债务余额为7385亿元人民币,占8%;中央银行债务余额为4828亿元人民币,占6%;银行债务余额为36063亿元人民币,占41%;公司间贷款债务余额为15346亿元人民币,占17%;其他部门债务余额为24543亿元人民币,占28%。
从债务工具看,货币与存款余额为20858亿元人民币,占24%;贷款余额为19406亿元人民币,占22%;贸易信贷与预付款余额为15384亿人民币,占17%;公司间贷款余额为15346亿人民币,占17%;债务证券余额为13284 亿元人民币,占15%;特别提款权(SDR)分配为636亿元人民币,占1%;其他债务负债余额为3251亿元人民币,占4% 。
从币种结构看,本币外债余额为39109亿元人民币,占44%;外币外债余额为49055亿元人民币,占56%。在外币外债余额中,美元债务占79%,欧元债务占8%,港币债务占5%,日元债务占4%,特别提款权和其他外币债务合计占4%。
外债规模下降与我国进出口贸易下降密切相关。2016年第一季度,我国货物贸易进出口总额5.2万亿元人民币,同比下降5.9%。受此影响,3月末贸易信贷与预付款余额下降,占总外债下降规模的66%。
总体来看,我国外债降幅放缓,偿债风险可控。截至2016年3月末,我国全口径外债余额为13645亿美元,较2015年末减少517亿美元,降幅为3.6%,较2015年第四季度降幅减少3.8个百分点。外债期限结构进一步优化。2016年3月末短期外债余额较2015年末下降8%,而中长期外债余额较2015年末上升4%。
根据目前外债数据变动的趋势,加上全口径跨境融资宏观审慎管理政策的落地,
行业研究人员预计我国外债规模将趋于平稳。下一步,外汇局将继续积极构建和完善宏观审慎管理框架下的外债和资本流动管理体系,加强事中事后监测分析,防范异常跨境资金的流动风险。
更多
宏观经济数据请关注新思界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