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2日,全球应对气候变化新协议《巴黎协定》的高级别签署仪式在纽约联合国总部举行。中国国务院副总理张高丽作为国家主席习近平特使出席并签署《巴黎协定》。中国气候变化事务特别代表解振华在纽约联合国总部表示,为实现应对气候变化的国家自主贡献方案(INDC)目标,中国从2016年到2030年将投入30万亿元人民币。
高级别签署仪式结束后,联合国总部召开了新闻发布会。解振华在新闻发布会上指出,张高丽副总理在发言中重点阐述了中方为落实《巴黎协定》拟采取的行动,宣布中方将在今年9月二十国集团杭州峰会前完成参加协定的国内法律程序,并将与世界各国一道,推动协定获得普遍接受和早日生效,展现了中国在全球气候治理多边进程中的领导力。
另外,解振华还强调,“一分纲领、九分落实”,中方愿与各方一道将领导人的政治意愿转化为进一步推进多边进程的切实行动,深入推进应对气候变化各项工作,既切实做好国内温室气体减排工作,也积极推动气候变化国际合作。
针对记者的提问,解振华表示,虽然世界对气候变化的看法仍有分歧,但中国政府的态度非常明确,我们要变应对气候变化的挑战为可持续发展的机遇。应对气候变化会有一些负担,但这些负担也为中国创造了巨大的市场和发展的动力。
对于中国对应对气候变化的投入,解振华称,中国为了实现INDC目标,从2005年到2030年需要的投资是41万亿元人民币(6.7万亿美元)。2005年至2015年,中国已投入10.4万亿元人民币,从今年到2030年则需要投入30万亿元人民币。在这个过程中,这不仅转变了中国的发展方式和人们的生活方式,也将促进发展节能、环保和新能源产业的发展。
解振华也曾在博鳌论坛上表示,中国低碳行业尚有30万亿元人民币的市场未开发,能够为6900万人提供就业机会。中国为应对气候变化正努力调整能源和产业结构,提高能源效率,到2020年服务业占比将达到56%,碳强度总体将降低49%,超额完成减排任务。到2030年,碳强度将比2005年下降60%至65%,造成霾成因的污染物会降低42%,在解决气候问题的同时解决环境污染问题。
新思界产业研究中心
行业分析师表示,只要各国加大应对气候变化力度,兑现自己的承诺,将会带来巨大的市场潜力,据相关数据显示,仅相关基础建设就需要90万亿美元投资。与此同时,在改善气候的同时,还将增加这些领域的就业机会,并促进全球的可持续发展。而且,对于中国来说,中国所采取的应对气候变化的政策措施和目标,既是中国自身可持续发展的需要,也是对全球应对气候变化应负的责任担当。
更多
数据挖掘报告请关注新思界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