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国体育用品联合会负责人在体育用品博览会上表示,虽然体育用品在本次博览会上的整体已经持上升的状态,基本上已经走出了前几年的低谷,但是,从市场竞争来看,整个行业的竞争力还是未能提升,竞争力的弱势仍然是本行业的弱点。
在前几年,由于行业的业绩不佳,不少国内体育用品企业为了节省开支,或缩减在体博会上的参展面积,或放弃报名参展。但本届体博会共吸引1124家中外企业参展,参展品牌数量超过2000个,企业签约面积首次突破65000平方米,均创下历届体博会之最。负责人表示:从这几个数据可以看出,中国体育用品业的复苏态势十分明显。
在历时4天的体博会期间,通过对近百家参展企业,了解他们的经营状况。可以发现,本土运动品牌的产品质量在继续提高,科技含量也有所提升,但还没有发生根本性的变化——科技创新研发能力不足、产品附加值较低,与国外知名品牌竞争时仍处于劣势。
国家的政策的导向,直接影响了体育用品行业的发展。去年,国务院印发的《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若干意见》把全民健身上升为国家战略,提出到2025年体育产业总规模超过5万亿元以及全国有5亿体育人口的目标。如果按照5亿人每周不少于两次、每次参加不少于半小时的体育活动来算,就有几百亿人次体育活动的体量,运动服装、鞋、器材、场地和教练就会有全方位的需求增长。
因此,中国体育用品行业只有顺应国家的利好政策,国家的政策冒头的指向,必将给中国体育用品行业带来好的前景,中国体育用品业有望迎来又一个“黄金十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