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我国对于驴肉、阿胶等产品的需求上涨,但是肉驴养殖行业的市场规模较小,行业整体供不应求。
据我国畜牧业统计年鉴显示,我国毛驴存栏数量逐年下降,1954年为1270万头,1978年为1114万头,2001年为882万头,2011年为648万头,2013年缩减至603万头,而且还在以每年3.5%的速度下降,预计到2030年毛驴数量将不足200万头。
由于我国大部分省份以牛、羊养殖为主导,对肉驴生产没有科学的发展规划及品种改良项目;毛驴在农村的役用价值越来越低,饲养量逐渐减少;不少地方农民没有养驴的习惯,加之不了解市场行情,导致生产发展缓慢;毛驴繁殖周期长,母驴的整体受孕率只有70%,而生产一头幼崽需要1年,再加上哺乳期,需要一年半才能出售幼崽,加之至少两年的喂养期,起码三年半的出栏时间阻碍了其大规模饲养。我国的肉驴养殖业发展缓慢。
但是,近年来对驴的需求却在逐年上升。随着消费者调整饮食结构、驴肉和阿胶市场的开拓,驴产品产销旺盛。由于驴肉的天然绿色特性和营养保健功效,全国各地逐渐兴起驴肉消费热潮。各地商家推出驴肉火烧、驴肉汤、驴肉火锅、驴肉丸、驴杂、驴排等餐饮或副食产品,颇受消费者青睐,需求十分旺盛,驴肉的价格也以每年10%的幅度节节攀升。
作为我国传统滋补良品的阿胶原料,近年来驴皮的价格上升趋势十分明显。
市场调研数据显示,2000年,市场上每张驴皮价格仅20多元,2010年涨至200元,2013年飙升到600元,目前已涨至1500~2000元,十多年来驴皮价格上涨了70~100倍。据了解,仅仅山东聊城市的阿胶生产企业每年加工阿胶的全部产能就需要400多万张驴皮,而实际能收购到的驴皮仅仅100多万张,这中间的缺口十分巨大,整个行业面临无“皮”下锅的窘态。
新思界
行业研究员认为,目前我国肉驴养殖业的市场缺口巨大,驴的市场需求极其旺盛,肉驴养殖行业的市场前景可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