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统计局12月1日公布的11月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为49.6,较10月的49.8小幅回落。在构成制造业PMI的分类指数中,除供应商配送时间与上月持平外,其余各项均有所下降。
分企业规模看,11月份,大型企业PMI为51.2%,比上月上升0.2个百分点,在扩张区间呈现企稳走势;中、小型企业PMI为48.3%和44.8%,分别比上月下降0.4和1.8个百分点,继续低于临界点。
11月份我国非制造业商务活动指数为53.6%,较上月反弹0.5个百分点,非制造业继续保持平稳扩张态势,对稳定经济增长的作用不断增强。
需求方面,中采制造业新订单指数从10月的50.3降至49.8,显示内外需求低迷,企业订单不足。当前全球经济总体疲软,即便部分企业出口改善,也不改外贸整体弱势格局。
供给方面,中采制造业产出指数从10月的52.2降至51.9,订单不足导致企业生产意愿不强,同时拖累企业原材料采购意愿。中采制造业就业指数从10月的47.8降至47.6,中采非制造业就业指数从10月的49.6降至48.4,显示企业用工需求下降。
价格方面,中采制造业购进价格指数从10月的44.4降至41.1,主要原材料购进价格降幅显著扩大。分行业看,有色金属价格继续大幅下跌,黑色金属和油气化工价格继续回落,非金属制品价格重返跌势。预计11月PPI环比降幅扩大,PPI同比增速或降至-6%附近,工业品持续处于深度通缩之中。
库存方面,中采制造业原材料库存指数从10月的47.2降至47.1,产成品库存指数从10月的47.2降至46.7。销售不畅及价格下跌导致企业盈利持续恶化,制造业企业普遍减少原材料库存并加速去化产成品库存以减轻现金流压力,工业品价格持续下跌还导致贸易商不敢囤货,这增加了整体库存去化难度,加大了工业产出下滑压力。
PMI数据显示需求跌回荣枯线之下,内外需均不振。新订单指数跌回荣枯线之下,新出口订单仍在荣枯线以下且加速萎缩,表明外需持续不振,内需也回落至萎缩。
新思界产业投资中心分析师认为,未来政策宽松趋势不改,但方式可能有变。货币政策仍会宽松,但以对冲为主,不再是主角。一方面,通过减税降低企业税收成本,激发居民消费需求;另一方面,通过增支、推广PPP和发行专项金融债等方式助力政府加杠杆。
更多
投资咨询请关注新思界投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