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去年以来,废钢价格一度跌破千元每吨、人工成本上涨20%、黄标车剧增、竞争格局巨变等种种不利因素,令报废汽车回收拆解企业举步维艰。目前,全国多地都爆出“汽车坟场”照片,大量等待拆解的报废车辆如叠罗汉一般密密麻麻堆满“坟场”,场景蔚为壮观。
据中国物资再生协会统计,在2014年报废汽车回收量206.6万辆的基础上,2015年回收量依旧保持显著增长,全国回收报废机动车共计246.4万辆;其中,载货车回收量延续了上一年的猛增势头,共计回收67.1万辆,同比增长35%,增幅排在各类车型之首。
受黄标车淘汰计划和老旧车更新报废等政策利好影响,2015年广东、山东、江苏、安徽、福建5省报废汽车回收量同比增幅均超过全国平均水平,其中广东、江苏、安徽、福建分别增长138%、139.9%、205.6%、334.8%。此外,山东、云南、陕西、广西、甘肃等省区增速均超过50%。
然而,由于去年废钢价格依旧猛跌不止,导致全行业销售额仅为51亿元,较上一年度225.8亿元大幅度缩水,出现报废车回收数量增加、企业收入却不增加的“增量不增收”情况,企业利润微薄。
某汽车拆解厂负责人透露,一方面很多车辆已达到报废更新年限,另一方面一些地方出台了补贴政策,导致机动车报废速度大大加快。报废车回收数量激增,让传统模式下运营效率低下的拆解企业措手不及,钢价连跌又使企业卖得多赔得多,只好“按兵不动”,等待时机。
可以看出,“十二五”期间,报废汽车拆解行业发生了重大变化:一是生产成本高;二是收购数量少;三是销售的再生材料因拆解周期长,导致价格波动大;四是收购报废车辆得不到增值税发票无法抵扣销项税,2015年行业纳税总额已经达到6.09亿元,行业企业生存面临极大的困难。
面对高速增长的报废汽车拆解市场,一批拆解企业在废钢铁销售不畅、价格下滑的情况下,一改往日依靠卖废钢的办法,另辟蹊径将零部件销售作为盈利点。在北京、上海、广州等发达地区,有部分企业利润较2014年有所增长,其中60%的利润来源于对报废汽车进行精细化拆解后,通过回用件销售获利。在此情况下,报废车辆的车况有所改善,零部件可利用率上升,回收利用水平得到提高。
运用“互联网+”,让车辆报废方式更便利,鼓励公众及时报废车辆,也成为一种有益探索。互联网平台介入报废车回收领域,可以给市场注入新的活力。与互联网结合,可以将信息流、人流、物流、资金流通过互联网高效连接起来,让用户能够更安全、更便捷地完成汽车报废手续。
中国物资再生协会也在想办法整合资源,寻求新的增长点。日前该协会正在筹备打造拆解汽车回用件的平台,为拆解下来的零件寻求新的销售渠道。平台将致力于满足国内汽车零部件市场需求,为企业打通销售渠道,提高利润,同时也将带动国内报废汽车回收行业的精细化拆解水平。
行业分析人士指出,国外在回用件方面已经形成了较为完善成熟的产业链,我国在这方面还有很多发展空间。报废汽车回收领域作为“汽车后市场”的一部分,是朝阳行业。现在亟待打通报废汽车回收产业链各个环节,实现既增量又增收的局面。
新思界为您提供关于
《2015-2019年中国汽车后市场行业发展前景及投资风险规避建议报告》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