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交通网络服务公司Uber 2月2日宣布,公司将出资建立车辆研究实验室进行无人驾驶汽车等先进技术的研究,并与以计算机科学和机器人学等领域闻名遐迩的卡内基梅隆大学合作运行该研究中心。
研究中心位于卡内基梅隆大学附近,并以Uber字样冠名,主要从事自动驾驶技术、地图绘制以及其他车辆安全相关技术的研究工作。Uber进入无人汽车技术的决定,将使其与世界上部分极其富有的科技和汽车公司展开角逐,这其中包括Uber最大的投资者之一谷歌(谷歌曾经通过旗下风投公司Google Ventures向Uber投资2.58亿美元,并且谷歌首席法务官、企业发展高级副总裁David Drummond已经于2013年加入了Uber董事会)。而与此同时,有消息称,谷歌也正在进行打车应用的研发,两家公司的投资行为可能使两者紧密的同盟关系变为新的竞争关系。
多数业内专家表示,全自动汽车起码要5年后才能问世,但该行业近几年发展迅猛,多个国家和多家汽车制造商纷纷投入无人驾驶汽车的研发和推广活动中。谷歌公司研发的无人驾驶汽车已经测试行驶超过110万公里,奔驰、福特、大众、本田、奥迪、沃尔沃等汽车制造商也都在迎头直追。在美国,已有佛罗里达在内的4个州通过了有关允许无人驾驶汽车上路的法律,日本、德国、瑞典等国也都对无人驾驶汽车进行了测试。在英国从2015年1月1日起,无人驾驶汽车正式被允许在公路上行驶。
无人驾驶汽车并非近几年才兴起的概念,早在上世纪70年代,美国和德国的汽车厂商就已经在进行无人驾驶汽车的研究了,但受限于当时的技术水平,当时的无人驾驶汽车往往只能在实验中进行模拟行驶,很多时候还需要驾驶员的手动辅助。汽车厂商进行无人车研发的主要目的之一是减少因人为失误而导致的车祸事故,比如在醉酒或者突发疾病时,无人驾驶汽车显得安全得多。
然而汽车厂商原本出于安全考虑而开发的无人驾驶技术,却在美国国内引发了关于其安全性的讨论。尽管相关公司都表示在技术成熟前不会贸然推出无人驾驶汽车,但有民众表示,即便无人驾驶技术成熟了,自己也不愿意将生命托付给冷冰冰的机器。
不断涌现的创新技术能让无人驾驶逐渐成为现实,但最重要的是保障安全,让公众对这项技术放心。当前无人驾驶正处于初级阶段,要赢得公众的信任与认可,仍有很长的路要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