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新思界 > 综研 > 智慧城市 > 物联网 >

农业物联网时代来临:让植物拥有一颗智慧心

2015-12-30 18:20      责任编辑:霍媛    来源:www.newsijie.com    点击:
分享到:

农业物联网时代来临:让植物拥有一颗智慧心

  2015年,被提及最多的词语莫过于大数据、云计算。这些高精尖技术已被各个领域所熟知并运用。而与这两个词联系最为密切的另一个词是物联网技术。智能家居、智慧城市、智能交通等都是物联网技术在各个领域的具体应用。德国工业4.0的技术基础也是物联网技术。目前各行各业都在争取搭乘物联网的顺风车,借势而行,传统农业也不例外。
 
  根据农业部发布的《全国农业可持续发展规划(2015-2030)》,到2020年,我国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要达到60%以上,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要达到68%以上。行业研究人士表示,这些目标的实现都需要物联网技术的支持,对于物联网技术在农业中的应用,基础技术是传感器网络的完善,可以说传感系统的完善与否直接影响着整个农业物联网技术的运行。
 
  农业物联网有几个关键的层面:前端生产信息的采集、信息的传输、信息的处理与应用。利用传感器采集土壤、气象、病虫害、农事操作等生产过程中信息,将信息传输到云平台,通过云平台进行加工,为生产管理、质量追溯、农技服务等提供数据支撑是物联网技术在农业中的主要应用。
 
  从应用层面来说,主要是从大田的种植、设施种植、畜禽养殖、水产养殖等的生产过程的应用。目前应用最多的是生产过程中对于生产数据的采集和生产管理控制,以及流通环节的质量追溯。
 
  应用物联网技术可以采集动植物信息,时时掌握动植物动态。传感器在农业生产中将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施肥、喷药、灌溉等环节,都需要传感器的数据采集,通过对所种植产品的土壤、害虫、湿度等的数据来判断何时施肥、何时喷药、何时灌溉以及所需份量,从而避免传统经验式管理的资源浪费和对环境的破坏。
 
  系统还可以进行临界条件的提示和提醒。传感器所收集的信息—空气温度、湿度、土壤水分等接近或超出了作物生长值时,基于物联网技术的智能平台通过手机短信等方式及时提醒种植者,种植者可以根据提醒及时采取相应行动,保障作物生长环境的最优。
 
  通过传感器所传输的数据,我们还可以随时随地掌握作物的信息,对农作物进行远程管理,同时请专家或通过专家系统对作物的病虫害、长势等进行科学诊断与决策。通过时时的数据监测,给农作物适宜的生长环境和营养,农作物一方面长得快,长得好,同时还不容易得病,这样能带来更好的经济效益。
 
  传感器所采集的前端生产数据并不仅仅应用于生产领域。在后期的产品流通领域,质量追溯也需要依靠前端生产数据的支持。完善的前端生产数据能够提供作物生产过程中每一个环节的重要数据,能够为产品质量提供良好的保证。
 
  除此之外,前端生产数据对于农产品公司品牌打造,种子公司、农药公司、化肥公司等的精准营销,涉农贷款的审批,农业保险领域的查勘定损都有积极作用。
 
  更多智慧城市建设相关资讯请关注新思界综研!
关键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