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新思界 > 产业 > 电子电气 > 聚焦 >

国产3D打印设备处境尴尬 耗材短缺是常态

2015-12-12 18:05      责任编辑:李乐    来源:www.newsijie.com    点击:
分享到:

国产3D打印设备处境尴尬 耗材短缺是常态
 
        3D打印作为一种新型科技,已经在全球各个国家得到广泛推广。我国3D打印制造业也在快速发展,但是行业发展却面临一系列尴尬情况,其中表现较为明显的就是原料耗材短缺。
        
        国产3D打印制造商近日推出了一款用于打印珠宝、齿科产品等中小型打印标的的Dex系列3D打印机,该产品定价8.5万元,进口同款设备售价20万。他们的销售人员表示,尽管产品还未上市,但却已经有感兴趣的客户开始预订。但客户必须面对的一个尴尬的现实是,尽管这款产品是全“仿造”国外同类型的3D打印设备,价格也比“国外同款”便宜了接近三分之二,但消费者依旧需要从进口渠道购买原材料,厂家尚未能提供与设备相对应的原料耗材。

        相比较很多传统设备制造商不靠机器赚钱、靠耗材赚钱的现状,这样“只卖设备,不提供耗材”的情况在我国的3D打印产业极为普遍,而不少国产3D电气设备用户也正面临在国内买了设备后依旧需要购买进口耗材的尴尬。

        据了解,目前3D打印的耗材原料主要分为尼龙、粉末、PLA塑料以及金属四种,其中,PLA塑料的成本最低,金属最贵。

        以一款在医疗领域被广泛应用的手骨骼模型为例,PLA塑料的打印成本约为100元,尼龙及粉末成本约为2000元,而金属的耗材成本则高达上万,他们打印一只手骨骼的模型也大多在8到10小时,往往打印公司会将这些打印产品以高出成本的一倍价格卖给顾客。

        在不少业内人士看来,国产3D设备对应的耗材短缺主要源自两个原因:便宜的赚不到钱,厂家不愿意生产,而贵的耗材现有技术跟不上,由于缺少政策扶持和补贴,厂家又不愿意投入资金和人力成本去研发。

        新思界产业研究中心分析师认为,在未来的3至4年内即到2019年,发达世界中有10%的人将会穿着3D打印产品或者在他们的身上有3D打印的东西,尤其是3D打印技术将在医疗保健和消费制造业有更突出的表现。

        这表明,将有数亿乃至6亿人会在未来三四年里使用3D打印产品——这个数字令人吃惊。而在我国,根据今年5月国家颁布的《中国制造2025》,作为一项前沿性的基础性制造技术,3D打印在医疗方面的应用也被涵盖在中国未来十年大力推动的领域之中。

        目前我国3D打印行业还是处于一窝蜂制造设备阶段,离真正完成设备、原料、设计软件、服务供应等上下游的完整产业链闭环还有很长的距离。如果没有发展与3D打印技术相匹配的新材料,一旦国外采取一些限制措施,那么我国的3D打印技术与产业化发展的规划可能面临‘无米之炊’的尴尬境地。
关键字: 3D打印 电气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