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新思界 > 产业 > 电子电气 > 聚焦 >

移动支付市场发展不均衡 发展中国家普及率高

2017-07-25 15:02      责任编辑:丹枫    来源:www.newsijie.com    点击:
分享到:

移动支付市场发展不均衡    发展中国家普及率高

        在中国,移动支付有着庞大的“粉丝群”,大部分人购物时都会用手机“扫一扫”付款。二维码也成为超市、商场、游乐场、菜市场,甚至早点摊的标配。可以说,中国正迎来“无现金社会”中的移动支付时代。海外移动支付情况如何呢?是否和中国一样,发展得如火如荼?

        各国情况差异大

        在澳大利亚,出门必须带信用卡或者现金,否则没法儿买东西。澳大利亚大多数人习惯使用信用卡,偶尔会使用贝宝(Paypal)等移动支付软件。严格来说澳大利亚不存在移动支付,因为贝宝只能在网上购物时使用,线下实体店大都使用信用卡。

        虽说美国是互联网的发源地,但移动支付普及率并不高。目前,美国移动支付不流行,多数人使用的贝宝主要是用于网上购物,在超市购物时都使用信用卡。

        移动支付在发达国家遇冷,但是很多发展中国家的移动支付都比较发达。比如非洲肯尼亚,肯尼亚是全球移动支付最发达的国家之一,有近五成的民众使用支付软件移动钱包服务(M-pesa),他们可以用该软件解决所有支付问题,甚至还可以购买金融产品。此外,印度也成为全球移动支付增长最为迅速的国家之一,印度移动支付在国内的占有率从2015年的1.5%增至2016年的8%。

        从国外移动支付整体情况来看,发展中国家移动支付发展很快,而欧美等发达国家的移动支付反而相对落后。这主要是因为在一些发达国家,信用卡支付已成为了一种习惯,消费者向移动支付转移过程还没有完成。而商家对使用移动支付的积极性也没有完全调动起来。

        中国“后发优势”大
        
        中国在移动支付方面领先于美国,是缺乏其它可行的非现金支付方式的结果。与发达国家相比,中国的信用卡普及率较低,而用借记卡进行支付又较为繁琐,通常需要通过短信、随机密码等认证。相比之下,用支付宝或微信进行支付要简单得多,只需要扫一下零售商的二维码即可。与美国和其它地区不同,中国没有深厚的信用卡文化。实际上,中国直接从现金支付跳到了移动支付。

        其它移动支付普及率高的发展中国家同中国有相似特点,即移动支付系统方便了零售店购物支付。大多数发展中国家长期以来比较习惯于现金交易,移动支付避免了大量现金交易带来的风险,使人们不用奔波银行取现,就能购买到商品。

        新思界行业分析师认为,国内移动支付能够快速发展,离不开移动支付主导企业的大力推广。国外线下消费场景的渗透程度远不如国内主要是因为在中国,移动支付的领先企业都是依赖于别的业务——支付宝依赖于电子商务企业、微信支付依赖于即时通讯。而国外的主导方主要是硬件制造商,比如苹果、三星等,整合资源的难度大,推广较为缓慢。

        新思界为您提供《2017-2020年移动支付市场调查及行业分析报告》
关键字: 移动支付 发展中国家 普及率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