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7月25日,苹果在国内市场为期一周左右的Apple Pay补贴活动落下帷幕,凭借高额补贴,苹果确实在短时间内提高了自身移动支付用户的活跃度,但活动过后的Apple Pay又陷入了沉寂。尽管进入中国市场已有一年半,苹果支付却没能赶上推广移动支付的黄金期,苹果靠短期补贴扩大用户规模的做法最终只能是事倍功半。
首度补贴
苹果中国在2017年7月13日宣布:从7月18日-24日,在具有银联云闪付标识的指定商铺,只要用Apple Pay支付,即可获得低至5折的优惠以及高达50倍的信用卡积分奖励。这是Apple Pay登陆中国以来,第一次大规模的促销活动。
除了低至5折的消费优惠以外,活动期间在指定商家通过11家银行的信用卡绑定Apple Pay进行支付,更可享高达50倍银行积分,包括中国农业银行、北京银行、交通银行、上海银行、中信银行、中国建设银行、中国光大银行、广发银行、中国民生银行、兴业银行、平安银行。上述11家银行信用卡在非活动商家使用Apple Pay支付也可有5倍积分。至于中国银行、广州银行、招商银行、华夏银行、中国工商银行、浦发银行6家银行的信用卡,活动期间通过Apple Pay进行支付享受5倍积分奖励。
难接地气
不约而同的是,当优惠名额用完后,使用Apple Pay的人又少了很多。其实,如果不是为了优惠,大部分人都没有使用Apple Pay的习惯。
据新思界产业研究院发布的
《2017年中国移动支付市场调查及行业分析报告》显示,支付宝市场份额达到54%,微信支付是40%,Apple Pay在剩下的其他6%里面,也就是说,Apple Pay在国内移动支付市场与其他两家巨头还差得很远。
新思界
行业分析师表示,Apple Pay入华已经过去一年半的时间,但给人的感觉只是阵仗很大,市场份额却难以提升。主要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方面是Apple Pay本身功能的局限性。Apple Pay是基于NFC技术实现的,不过这种技术对POS终端有一定要求,必须是贴有“银联云闪付Quick Pass”标志的POS机才能支持使用Apple Pay。另一方面是Apple Pay进入中国市场太晚,移动支付的市场份额大多已经被微信和支付宝占据,消费者的使用习惯已经养成,很难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