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新思界 > 产业 > 电子电气 > 聚焦 >

动力电池行业暗潮汹涌 洗牌已悄然进行

2017-08-09 15:47      责任编辑:丹枫    来源:www.newsijie.com    点击:
分享到:

动力电池行业暗潮汹涌    洗牌已悄然进行

        随着动力电池的技术不断进步、市场不断拓展以及新补贴政策的实施,动力电池企业的洗牌已经悄然进行,行业的深处暗潮汹涌。

        我国动力电池的兴起得益于新能源汽车的发展,而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又直接得益于国家汽车工业雄心勃勃的“弯道超车”计划,这是动力电池发展的大环境。

        在国家财政补贴的大力推动下,经过几年的发展,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已达到全球第一。2016年,国家查出部分新能源车企存在“骗补”行为,随后即加大监管力度,提高补贴标准,对动力电池的技术和性能提出更高要求,补贴方式也由预拨改为后付。

        虽然我们很少看到动力电池企业倒闭,但行业洗牌已悄然开始,动力电池行业秩序正在改变。2016年公布的前4批新能源汽车推荐目录中,配套的动力电池单体企业有140家,而在2017年公布的前7批新能源汽车推荐目录中,配套的动力电池单体企业仅有91家。那其余的49家企业去哪儿了?毫无疑问,被拦在了补贴“门槛”之外。提高系统能量密度,补贴这个“坎”过去了,动力电池企业的段位就升高一级;过不去,就很难找到车企合作,动力电池企业会面临市场方面的巨大压力,生存举步维艰。

        在2017年已经发布的第1-7批推荐目录中,各电池企业合作的车企数量悬殊甚大,市场份额有天壤之别。与宁德时代合作的下游新能源车企则高达51家,其中包括北京汽车、宇通客车、北汽新能源、吉利汽车等;力神电池下游合作企业27家,包括一汽集团、金龙客车、北京现代等。此外,前7批目录中,亿纬锂能下游合作的车企有32家,国轩高科30家,微宏动力则高达39家。而有的电池企业下游客户仅有几家,所配车型屈指可数。

        近几年,动力电池企业的市场集中度在逐年增加,这则是洗牌的另一种表现。从2015年开始,我国动力电池开启了快速发展模式,当年的动力电池需求量约16GWh,而当年配套的总量约15.68GWh,前20强动力电池企业的产能之和约12GWh,占比约76.5%;2016年,根据51.7万辆新能源汽车的整体配套情况,所配动力电池约为30.4GWh,而前20强动力电池企业配套的电池为23.6GWh,占比约为77.6%。可见,在新能源汽车配套动力电池数量增加的同时,前20强的配套占比也在增加。

        现实总是残酷的,去年还热闹非凡的动力电池行业,到目前已有近50家电池企业被拒绝在推荐目录之外。或许是由于电池能量密度不够高,或许是电池质量达不到车企要求......种种原因均指向动力电池企业当下的生存环境:政策趋严,补贴减少,竞争加剧。所谓“洗牌”其实已经开始,它不动声色地“暗中进行”。

        电池是一个资金密集、技术密集和管理密集的行业,要做好电池,三者缺一不可。新能源汽车补贴的退坡和补贴“门槛”的提高是现在很多电池企业陷入困境的一个重要原因。

        新思界行业分析师表示,市场竞争是残酷的,每一个阶段都考验着动力电池企业的生存能力。然而,一味地靠扩产增加规模来提高市场竞争力,扩大生存空间,这很有可能事与愿违。对于扩产,动力电池能够赚钱的情况下扩产才能盈利,否则就是盲目扩产。做实业从来都不容易,做动力电池更是如此。行业开启“洗牌模式”之后,一大批企业处于煎熬之中。这种煎熬是必须要经历的,熬过去就会苦尽甘来。

        新思界为你提供《2017-2021年动力电池行业市场现状及投资前景预测报告》
关键字: 动力电池 洗牌 暗潮汹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