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快速发展中的锂电产业来讲,锂电池的安全性很可能直接影响到众多应用产品的市场命运,从数据上看影响确实比较严重。比如,2016年三星Galaxy Note 7大范围的电池起火爆炸事件,让其损失近7亿美元。但相比三星电子出现的销量下滑、利润下降、市值蒸发等连锁反应带来的损失,品牌信任危机的后果显得更为严重。对于锂电企业来说,产品安全就是生命,安全问题需警钟长鸣。
今天,历经风雨的国内动力锂电池产业开始蜕变,正在实现质和量的双提升。五年间,动力电池单体比能量提升了1倍,已经达到200Wh/Kg以上,系统的单位成本已经下降到1.4-1.5元/Wh的水平。另外,2017年我国动力电池规划产能已超170GWh,预计到2018年我国锂电池电芯产值将达到1448亿元,动力电池产业已经成为我国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同时,全球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快速崛起,以及储能、无人机、平衡车等细分领域的不断发掘、成长,也为我国锂电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新的研发方向和盈利动能。
美国被称为“车轮上的国家”,汽车行业成熟而发达,中国在该行业的很多方面向美国学习,比如新能源汽车积分制。如果特斯拉真的被规定“多支付保险费用”,必然会影响到中国电动汽车的保险费用。而类似保险费用、事故责任划分等锂电池应用安全问题还有许多,但现实情况是,发生安全性事故的锂电池之前都通过了安全性认证。因此,我们发现,严格的安全性测试方法和发生安全性事故之间,并没有太大的关联,这是一个非常令人头痛的事情。
此外,国内锂电池产品“走出去”更要“走上去”,企业不仅要卖产品,还要卖口碑、卖高端品牌,具体怎么实现?这些都是急需解决的问题。
基于行业企业的强烈需求和产业健康发展的考虑,UL与中国化学与物理电源行业协会动力电池应用分会将在UL苏州实验室共同签署合作谅解备忘录,强强合作。期间更有“UL电池全球准入服务介绍”、“电池安全风险与案例分享”等专题研讨会,由UL首席工程师及资深研发专家带来与标准相关的市场资讯和行业动态。会议将通过与电池企业、整车企业的深入沟通,就国内锂电池进入国际市场的可行性、UL动力电池相关标准、动力电池和储能电池在安全环保领域存在的问题以及技术瓶颈等进行交流和沟通,探讨锂电池标准化方向。
新思界
行业分析师表示,无论是动力电池产品在国内新能源汽车、储能、梯次利用等领域的应用,还是国内锂电池产品“走出去”,“安全性和标准化”始终是业界绕不开的话题。因此,如何构建统一的标准体系,提升产品安全性;又如何适应海外市场的相应标准,拓展产品销售市场,这些问题都需要国内锂电池企业提前思考和布局。
新思界为您提供
《2017-2021年中国锂电池行业市场调查研究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