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中国锂电池产量为46.80GWH;2016年达到62.34GWH,同比增长33.2%。预计到2020年中国锂离子电池市场规模将达到170.55GWH,未来4年复合增长超过25%。其中应用于新能源汽车的锂电池比例将从2015年的39.6%上升到57.8%,成为锂电池最大的应用终端。
未来三年,新能源汽车市场将持续快速扩张,储能电池需求也正在加速增长,随之中国锂离子动力电池需求也将猛涨,其中动力电池成为锂离子电池产业增长的主导力量。
梯队产能扩张,加速淘汰进程
比亚迪、宁德时代、沃特玛、国轩和力神这五家企业已组成了中国动力电池的第一梯队,其产能均在位于第二梯队电池企业一倍以上,2016年这五家动力电池企业出货量合计占据中国动力锂电池市场的75%以上。而今年年底至2020年期间,这五家企业规划产能均达到20GWH,甚至是超过20GWH。不过,市场是在不断变化的,未来,潜力巨大的第二梯队电池企业也有可能后来居上。总的来说,市场已形成竞争激烈、淘汰进程加速的局面。
锂电池材料成本仍将继续增长
受碳酸锂、铜箔等上游材料涨价的影响,2016年六氟磷酸锂、电解液、正极材料等核心原材料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价格波动,特别是2016年上半年延续了2015年供需失衡局面,下半年随有所回落,但仍保持高位,给下游的锂电企业带来了极大的压力。
2016年11月份,钴产品价格开始疯涨,暴涨幅度达76.35%,2017年4月份趋于稳定,但6月底又重回上涨态势,而且由于部分厂家停工检修,钴上游企业库存较小,支撑钴价处于高位。此外,原材料价格上涨以及生产时必须的酸碱材料价格上涨,也导致了钴价易涨难跌。
锂电池价格下降,动力电池企业降成本压力激增
2016年动力电池价格稳中有降,但锂电池企业毛利率总体平稳。主要原因在于规模化效应显现、产品合格率提升、生产自动化程度提高。
目前,新能源汽车对政策的依赖性较强,2017年新能源汽车补贴的出台,加快了补贴退坡进程,减少比例超过了40%。部分电动乘用车整车厂2017年对于电池厂家的价格要求是要比2016年要降低35%-40%。可以预见,2017年新能源汽车厂商为了保证自身品牌的市场和利润,将严格控制配套动力锂电池的成本,将压低动力电池厂商的价格。
终端市场需求发展分化,关注动力电池之后的储能市场
锂离子电池的需求重心正处于由消费类电子产品的小电池市场向电动交通工具和工业&储能的动力电池市场转移的发展阶段,大致的先后顺序是:消费类电子产品市场→电动交通工具市场→工业&储能市场。
不过,未来几年,锂离子电池市场规模增长的最大动力确定无疑将来自电动汽车市场。
新思界
行业分析师表示,储能锂电池发展潜力巨大,但是由于技术、政策等原因仍然处于市场导入阶段,相比动力电池市场启动有一定滞后。不过,储能市场空间巨大,尤其是分布式家庭储能,未来随着技术成熟和政策放开,储能市场也将成为拉动锂电池消费的另一极。相比国外在储能领域的十多年技术和政策机制积累,国内的差距还比较大。当前驱动储能发展主要动力是国家政策机制支撑,但是,实质性支持力度缺乏和政策导向性,这将使发展储能的道路显得曲折而漫长。
新思界为您提供
《2017-2022年中国动力锂电池风险投资行业分析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