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新思界 > 产业 > 电子电气 > 聚焦 >

工业4.0时代 上海制造业坚持“中国芯”底线

2017-08-16 17:44      责任编辑:丹枫    来源:www.newsijie.com    点击:
分享到:

工业4.0时代    上海制造业坚持“中国芯”底线

        在土地、人口、环保、安全“四条底线”约束下,上海制造业要走什么样的发展道路?发布的一组数据,让人看到了“上海制造”重振雄风的智慧和信心。

        统计部门发布的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上海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工业总产值比去年同期增长8.2%,增幅提高12.6个百分点,是2012年以来的同期最高增速;工业增加值增长7.8%,增幅超出全国工业平均水平0.9个百分点,为2011年以来首次。从去年上海工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27条”、制造业“十三五”规划,到今年的《关于创新驱动发展巩固提升实体经济能级的若干意见》,上海保持清醒头脑和战略定力,牢牢守住制造业发展的底线。

        今年,上海产业结构调整将启动实施市级调整项目1300项,区级调整项目1600项,市级重点调整区域16个,重点专项2个,预计腾出土地5.5万亩,年减少能源消费量80万吨标煤。另一方面,上海将加快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导入速度,“十三五”时期将加快建设集成电路、智能网联汽车、大飞机等引领性强、成长性好、带动性大的产业项目。

        电子信息产业复苏,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是上半年上海工业的一匹“黑马”。受出口回升、需求回暖的影响,2017年上半年,上海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增长14.5%,增速仅次于汽车制造业,居六个重点工业行业第二位。而在2016年,这一数字是-2.2%。

        新思界行业分析师认为,行业复苏主要得益于全球半导体产业回暖,集成电路行业生产形势好转,芯片制造实现大幅增长。华力微电子、华虹宏力、先进半导体等企业生产均实现较快增长。

        其实,为“中国芯”服务一直是上海集成电路行业的优势所在。由京沪牵头组织实施,国产芯片14纳米工艺攻克难关,预计2018年进入量产。去年下半年,中芯国际和华力微电子的两大集成电路项目在沪开工,总投资超过千亿元。先进半导体则已与中国中车、比亚迪和国家电网建立战略产业联盟,产品融入高铁、新能源汽车、智能电网和节能等国家战略产业。

        就在,上海成立集成电路装备材料基金,首期50亿元总规模不低于100亿元。下一步,基金将结合国内装备材料企业小而散的现状,抓住下游厂商增线扩产的有利契机,围绕国内薄弱环节和关键领域,以整合型投资、嫁接型投资和引进型投资等多种运作方式,充分发挥好资本的力量,在关键细分领域培育若干具有全球影响力的装备材料企业,带动我国集成电路产业链整体跃升。

        新思界行业分析师表示,随着“互联网+”发展模式的日益普及和消费升级,国内市场新一代移动通信、智能软硬件设备需求旺盛。上海制造业要抓住契机,自身发展要体现产业发展方向及竞争能力,体现科技创新和实体经济结合相容,体现科技研发、科技创新以及科技成果转化。

        新思界为您提供《2017-2020年中国集成电路产业风险投资行业分析报告》
关键字: “中国芯” 工业4.0 上海制造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