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新思界 > 产业 > 电子电气 > 聚焦 >

国产手机创新疲软、硬伤依旧 AI成风口

2017-08-25 09:09      责任编辑:丹枫    来源:www.newsijie.com    点击:
分享到:

国产手机创新疲软、硬伤依旧    AI成风口

        近期,国产手机在国内市场捷报频传,市场份额持续走高,大有赶超三星苹果之势。在2017年第二季度,全球智能手机市场份额排名前五的手机厂商中,中国企业占据三席,在个别地区实现了对三星苹果的反超。不过随着国产手机在全球市场的爆发,硬件同质化现象也愈发凸显,随着人工智能时代的到来,AI手机有望成为创新的突破口。

        销量爆表,国产机再扳一城

        从全球市场来看, 2017年第二季度,三星以7950万部出货量、22.1%的市场份额继续位于榜首;苹果以4100万部出货量、市场份额下降到11.4%排名第二;华为以3840万部出货量、10.7%的市场份额保持在第三;OPPO以2950万部出货量、8.2%的市场份额保持在第四;小米以2320万部出货量、6.4%的市场份额今年首次重回前五阵营。而在中欧、东欧市场,华为手机销量反超苹果,仅次于三星。

        相较上年同期,国产手机呈现集体爆发之势,不仅在全球手机市场前五占据了半壁江山,位次也普遍得到提升。随着国内市场的饱和,国产手机厂商相继将目光投向海外市场,国产机凭借其突出的性价比在海外市场占据一席之地,虽然与苹果、三星相比,国产手机在整体出货量方面还有不小差距,但未来,随着国产机产品品质、用户体验、功能创新等方面的持续提升,将逐渐蚕食三星、苹果在高端市场的地盘,这种差距也必将慢慢缩小。

        创新疲软,国产机硬伤依旧

        国产手机在全球市场高歌猛进的背后,同质化现象也愈发明显。尽管小米、金立、vivo、魅族等多款国产手机的全面屏、四摄拍照、屏幕下指纹识别、前后双屏等亮点频现,试图挣脱同质化的束缚,但不可否认,在手机硬件层面的革新纷纷陷入停滞时,微创新似乎只是无奈之选。

        屏幕上,从2.5D弧面玻璃到曲面屏再到全面屏,似乎形成统一发展路径,对屏占比极限的追逐更是主流机型乐此不疲进行的游戏;芯片上,主频高低和内存大小早已不是评价手机性能的唯一指标,对于产品更迭率如此之高的手机市场来说,芯片这一因素很难成为突出优势;摄像上,“双摄像头”已然并非独家秘笈,6P镜头更有成为标配之势;外观上,仿效大牌机型、相互借鉴痕迹明显,新机型越来越缺乏辨识度,甚至个别机型除开LOGO区别,基本很难从外部找到差异点。

        AI风口,国产机迎爆发拐点

        随着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前沿技术的兴起,手机在体验创新方面有了更为完善的技术储备。其中,代表了手机未来发展方向的人工智能更是被看作是市场变革的核心驱动力。手机作为目前市场需求最大的消费电子产品,将其打造成移动AI平台,不仅能够为陷入创新困境的手机厂商续命,还能带来更大的商业价值。国产手机厂商深谙其道,于是纷纷将人工智能概念引入起旗下各产品中。

        新思界行业分析师表示,未来几年,将是人工智能整个最关键的格局定义的窗口期。然而,人工智能的实现,需要以智能设备、芯片组和云服务的规模化为前提,同时其对计算性能、能源效率和设备云的协同作用提出极高要求。如今国内手机厂商扮演主导者强行切入的行为并不明智。人工智能不能仅是华而不实的噱头,更要落地到产品体验上面,注重实用性。

        新思界为您提供《2017年智能手机行业深度市场调研及投资策略分析研究报告》

关键字: AI 国产手机 创新疲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