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大波秋季手机新品正在到来。除了没有悬念的全面屏,其他零部件也正在变化,后盖就是其中的一项。近期的手机新品中,全面屏的夏普Aquos S2为玻璃后盖,安卓之父炮制的Essential PH-1为陶瓷后盖,即将发布的苹果的十年新品不出意外也将是玻璃后盖。
非金属趋势
随着智能手机制造工艺的不断提升,手机机身的材质也在不断发生变化。2012年,苹果在iPhone5机身上引入金属材质,采用“金属+玻璃”的混合面板后盖,2014年,iPhone6系列则采用金属材质机身,自此金属成为智能手机高端材质的标配。
但是金属具有电磁屏蔽性,除了全面屏的天线净空设计以及无线充电的需要,5G通信采用3GHz以上的无线频谱,毫米波波长很短,将带来更复杂的天线结构,来自金属的干扰非常厉害,现有的天线布局无法满足,金属壳非方案。
金属之外,玻璃材质在手机中的运用也不少,比如苹果经典的iPhone 4/4s以及三星S6/S7/S8。目前,采用玻璃材质的手机多采用“玻璃后盖+金属中框”的设计,玻璃的形态也从2D弯曲到了3D,相比于iPhone4时期,玻璃材料在耐磨性和抗压性上的性能已大幅提升。但玻璃导热性不如金属,且有着最致命的缺点——易碎。
氧化锆陶瓷似乎兼具了二者的优点,通信性能好,又比玻璃硬很多。作为行业标杆的苹果,在二代Apple Watch中新增了陶瓷材质版本,目前主要使用陶瓷机身的手机有小米5尊享版和小米MIX。但陶瓷机身的缺点也很明显,由于这是一种比较新的制造工艺,生产流程还没有完善,良品率非常低,成本较高。
厂商摩拳擦掌
随着国产手机品牌的崛起,元器件供应商也逐步壮大。受益于金属智能手机渗透率急速提升,加上产品单价较高,比亚迪电子、通达电子等国内供应链企业近两年相关业绩表现亮眼。
手机金属外壳行业龙头之一的通达集团8月初发布业绩预减公告,预计上半年营业额将增加9%-13%。在此前的一季报中,通达集团披露,在2.5D及3D玻璃装饰背盖方面,其成功取得了现有客户的订单,预计下一季开始大量生产,玻璃背盖将配以通达生产的金属支撑中框。
7月份比亚迪表示,明年大部分旗舰手机都会使用3D玻璃机壳,旗舰机大概占手机出货量的15%-20%,合计3D玻璃需求约6亿片,未来趋势将会是金属中框加前后盖3D玻璃。
陶瓷方面,目前国内能够供给的厂商不多,有三环集团、顺络电子、重庆派乐、佛山百工、华通达、宏通等厂商。
三环集团一季报指出,手机陶瓷外观件方面,公司已拥有从材料配方,到成型、烧结、精细加工的自有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具备手机陶瓷外观件批量生产的能力,且公司手机陶瓷后盖板已在小米5、小米MIX等手机上得到应用,成为新的利润增长点。
顺络电子的陶瓷产品也开始量产。6月初,顺络电子宣布现金收购参股企业东莞信柏结构陶瓷股份有限公司57.57%股权,收购完成后持股比例达82.24%,成为控股股东。
新思界
行业分析师表示,非金属后盖将成为必然趋势,其中全面屏幕的功劳最大。玻璃成为当下手机后盖的热门选择,随着工艺的成熟,未来陶瓷材料的应用也会越来越普及。从金属外壳到玻璃、陶瓷外壳的新一轮升级,毫无疑问也将带来优胜劣汰的产业升级。
新思界为您提供
《2017年智能手机行业深度市场调研及投资策略分析研究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