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8月下旬,彩电企业集中发布的半年业绩透露着丝丝凉意。尽管产能饱和与业绩低迷是近年彩电市场的常态,但是2017年的境况尤为严峻。
从数据来看,部分彩电巨头的业绩压力直接体现在利润的缩减。海信电器上半年营收135.67亿元,同比增长2.09%;净利润3.96亿元,同比下降46.55%。四川长虹上半年营收347.6亿元,同比增长6.07%;净利润1.5亿元,同比下降66.55%。同时,TCL和康佳在上半年利润实现增长,TCL多媒体上半年营业额170亿港元,同比增长19.7%;溢利1.5亿港元,同比增长59.5%。根据深康佳A的业绩预告,上半年净利润将达2600万元-3200万元,高于去年同期。但是,两家公司利润的增长均基于去年的低基数,经营压力依旧不小。
主要有两大因素导致上半年彩电市场遇冷,一是国内出货规模的减少,二是电视面板的持续涨价。双向压力的叠加,也倒逼彩电企业加速变革。
需求萎缩、成本又上涨,双重挑战挤压着厂商利润。除了推广费、广告费这类固定费用外,人工费、包装、存储器等都在涨价。尤其是这一轮面板的大幅涨价,对整机影响颇深。以往面板涨幅在20%、30%左右,但是这次上涨至70%,甚至有部分尺寸提升了一倍的价格。相比之下,互联网品牌更能感受到寒意,小米电视、乐视电视都纷纷多次调价。
无论是传统厂商还是互联网品牌,都进入了新的洗牌期。国内前三大彩电品牌仍是创维、海信、TCL这三家,与2016年相比,中国六大品牌(创维、海信、TCL、长虹、康佳和海尔)销量预计下降500万台,中国的互联网品牌预计下降300万台,外资品牌的销量增长200万台。
彩电市场急需革新,现在物联网终端越来越分散,也对电视产生冲击。手机等智能设备的操控性、移动性都更便捷,因此大家对彩电的依赖正在减少。也许,彩电企业下半年的利润会逐渐好转,现在很多企业还在调整状态。
而对彩电企业而言,下半年促进企业利润增长的重要支撑点是面板价格开始松动。2017年下半年TV面板市场处于供大于求的状态,价格将持续下降。而2018年虽然产能供应面积大幅的增长,但是需求恢复加上平均尺寸增长,2018年下半年供需关系有希望逐步转向平衡。
从面板产能上来看,从2017年到2020年,全球的8.5代以上的高世代产线近10条,就大尺寸面板而言,远远超过彩电市场的需求量。因此在电视往大尺寸发展的趋势下,供需关系将在接下来的3年中还将发生转变。
另外,对于增长迅速的海外市场而言,面板价格回落将增加订单量。2017年上半年国内彩电出口量为3000万台,同比下降了10%。但是,随着第三季度外销旺季的来临,出口量将逐步上升,北美和新兴国家地区仍将成为中国彩电厂商的掘金地。
新思界
行业分析师表示,在彩电行业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国内彩电市场集中度不高,一直处于过度竞争状态,随着近两年十多家互联网品牌的涌入,产能过剩问题一直存在,逼迫彩电企业不得不进行结构升级,研发中高端产品。未来彩电市场还将继续洗牌,而且低谷期会周期性来临,对于彩电企业而言,也是清理资产、优胜劣汰的过程。
新思界为您提供
《2017年电视机行业深度市场调研及投资策略分析研究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