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新思界 > 产业 > 电子电气 > 聚焦 >

物联网基础薄弱 传感器亟待“中国制造”洗礼

2017-09-12 17:18      责任编辑:丹枫    来源:www.newsijie.com    点击:
分享到:

物联网基础薄弱    传感器亟待“中国制造”洗礼

        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以后,各国政府为寻求新的经济增长点,不约而同把目光投向早已形成概念但久久未受重视的物联网,展开了发展物联网产业的科技竞赛。时至今日,物联网早已不是单纯为刺激经济增长而被临危受命的边缘技术,而成为人类开创未来的重要支撑,将变得如同互联网一般不可或缺。

        面对这样一项影响深远的核心技术,凡是具备足够实力的国家,都在争取打造本土上的完整产业链,避免受制于人,我国当然也不例外。物联网产业内部层次分明,终端设备、通讯网络、中枢平台、应用软件等都各自形成独立市场,各有专业玩家,呈现出不同生态。

        虽然总体而言,我国物联网各细分领域都处于高速发展阶段,但还是暗藏不少问题与短板。近日,中国经济信息社江苏中心发布《2016-2017中国物联网发展年度报告》,显示我国传感器产品种类齐全的企业当前占比不足3%。

        传感器是物联网网络架构的基础设备,居于产业链的最底层。若是根基不牢,则物联网这座大厦就难以拔地而起。依赖大量进口传感设备营造出的繁荣景象只是暂时的,背后的安全隐患难以消除。就像业界当年为克服对进口芯片的依赖而奋起研究“中国芯”一样,现在传感器产业也亟待一场“中国制造”的洗礼。

        在我国的传感器短板中,又以MEMS(微机电系统)传感器为最大缺口:长期以来,我国MEMS传感器几乎全部来自海外。MEMS传感器对各种传感装置的微型化起着重要推动作用,广泛应用于卫星、运载火箭、航空航天设备、飞机、汽车、医疗、机器人、环境监测、可穿戴设备等领域。如果我国不能掌握MEMS传感器的制造技术并主导其生产,无疑将阻碍本土物联网产业前进的步伐。

        巨大的缺口也就意味着广阔的上升空间。目前,在国家政策的扶持下,我国MEMS传感器产业初现转机,包含研发、设计、代工、封测、应用等环节的完整产业链初步形成。但是与欧美的同行相比,国产MEMS传感器的市场竞争力还很薄弱。

        为了加速赶上乃至超越进口产品,新思界行业分析师表示,业界还需从这些方面努力:第一,加大本土高级研发人才的培养力度,同时积极引进有丰富经验的MEMS工程师,做好基础研究工作。第二,政府相关部门可优先扶持重点企业,加速培育具有国际影响力的MEMS传感器本土制造商,先在国际市场占下一席之地,以此为基础拉动整个产业发展。第三,针对MEMS传感器的价格与产品的重要性及开发难度不成正比、采购商压价严重、制造商盈利困难的现状,国家相关部门可出台政策予以适当的宏观调控,为生产企业争取更多可持续发展空间。

        新思界为您提供《2017-2022年中国传感器风险投资行业分析报告》
关键字: 物联网 “中国制造” 传感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