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新思界 > 产业 > 电子电气 > 聚焦 >

传感器、芯片技术基础薄弱 减缓物联网发展速度

2017-09-18 14:41      责任编辑:丹枫    来源:www.newsijie.com    点击:
分享到:

传感器、芯片技术基础薄弱    减缓物联网发展速度

        通过终端,互联网解决了人与人之间的信息沟通。而物联网则是通过传感装置,将物理世界转换成数字世界,进而实现物与物、人与物相联。互联网时代,人工输入的数据终究有限。进入物联网时代,互联对象急速增长,物体自动上传数据,真正的大数据时代将来临。

        经过8年时间发展,我国物联网发展有了长足进步,但仍面临一些瓶颈,比如两大基础核心技术——传感器和芯片仍受制于人;也面临应用场景碎片化、数据充分共享平台缺失、网络安全防范难度加大等问题。

        有望催生第四次工业革命

        随着万物互联时代到来,机器被赋予“智慧”,未来制造业全是在互联网上制造,本质上将变成一个服务业,不再是就业的主要途径,相反,未来现代服务业才是真正的制造业,是就业的驱动力量。

        对于处在爆发前夜的物联网,在近日举行的世界物联网无锡峰会上,来自国家有关部委的相关负责人、地方主政要员、中国工程院院士、相关行业知名企业负责人,在主旨演讲中,都或多或少地描摹了对即将到来的物联网时代的畅想。

        信息化发展到今天,已从计算机时代、互联网时代延伸到物联网时代,并将感知技术、大数据以及人工智能等新的科技包罗其中,很大可能会以此为基础产生第四次工业革命。

        两大核心技术仍依赖进口

        2009年,中国首次提出“感知中国”,国务院批准在无锡设立首个国家级传感网创新示范区,后又将其列为国家新兴战略性产业之一,并将其写入《中国制造2025》,明确将加快开展物联网技术研发和应用示范。

        截至目前,中国物联网产业生态体系正逐渐完善,形成了芯片、元器件、设备、软件、电器运营、物联网服务等较为完善的物联网产业链,已建成一批重点实验室,基本覆盖了物联网技术创新各环节,物联网专利申请数量逐年增加,窄带物联网引领世界发展,在国际话语中的主导权不断提高。

        不过,我国物联网发展仍面临一些瓶颈,最为突出的是两大基础核心技术——传感器和芯片。我国传感器新品研制落后发达国家近10年,目前约60%依赖进口,微机电系统传感器几乎全部依赖进口,核心芯片约80%以上依赖进口。

        大规模应用呼唤更包容政策

        物联网将现有产业领域和要素资源,经过相互渗透、融合或裂变,整合连接到一起,实现产业价值链的延伸或突破,使产业边界日益模糊,这将使跨界融合成为产业发展的一大趋势,进而催生大量新业态、新模式。

        新思界行业分析师表示,今天,生活中的“痛点”,或许就是物联网的“爆发点”。物联网或将对现实生产、生活带来巨大的颠覆,也正是因为这种颠覆性,物联网发展进程中,需要更加包容的政策,需要更加开放的市场,需要破除各种有形和无形的壁垒,需要一个更加开放、协同、共享的产业生态系统。
        
        新思界为您提供《2017年传感器行业深度市场调研及投资策略分析研究报告》
关键字: 物联网 芯片 传感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