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热释电红外传感器技术是伴随着上世纪70年代卫星红外遥感技术发展起来的军用转民用技术。热释电红外传感器以非接触形式检测出人体辐射的红外线能量的变化,并将其转换成电信号输出;将这个电信号加以放大,便可驱动各种控制电路,如作电源开关控制、防盗防火报警、自动监测等。热释电红外传感器本身不发出任何辐射,器件功耗小,并有很强的抗干扰性。
目前我国的热释电红外传感器已经广泛应用到LED灯具、安防、智能家居、玩具等产品上。由于中国制造的成本优势,加上制造技术的日益成熟,中国已经成为全球热释电红外传感器制造中心。近年来,随着下游应用领域的需求增加,热释电红外传感器的市场容量快速增长。根据新思界发布的《2017-2021年热释电红外传感器行业市场现状及投资前景预测报告》显示,2009年我国热释电红外传感器产量仅为6000万只,2012年热释电红外传感器产量增至1.2亿只,2016年产量达2.95亿只。照此速度到2018年,我国热释电红外传感器的产量将接近4.5 亿只,行业显现出巨大的增长空间。
2012-2016年我国热释电红外传感器产量分析
数据来源:新思界产业研究中心整理
行业具有较高的技术壁垒
热释电红外传感器具有较高的生产技术壁垒,一般企业缺乏自主生产红外滤光片与红外敏感陶瓷这两种核心材料的技术能力,而该等材料外购成本较高,因此其生产出的热释电红外传感器丧失了成本优势。目前热释电红外传感器领域市场集中度极高,少数几家拥有红外滤光片与红外敏感陶瓷材料配方技术及生产制备能力的企业占据热释电红外传感器领域内绝大部分市场份额。
未来发展前景看好
随着物联网行业发展的火热,作为构筑物联网感知层的重要感知设备之一的传感器也受惠于物联网相关利好政策。LED照明产品、安防、智能家居、可穿戴设备、开关、IT产品等下游领域产品的智能化趋势促使光电传感器向智能化、数字化、微型化以及高端化的方向发展。此外,2012年11月,住房城乡建设部明确将应用传感器列入到国家智慧城市试点指标体系中,智慧城市建设成为推动新型城镇化的重要措施。
行业分析人士指出,传感器的应用是新型城镇化建设和“智慧城市”建设的必然需要,受到政策的大力支持,这在很大程度上拓展了行业的市场空间,为其实现快速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