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6日,2017中国集成电路产业发展研讨会暨第十二届中国集成电路制造年会在南京顺利举行,会上工信部集成电路处处长表示,中国集成电路产业依然面临两大问题:一是核心技术受制于人;二是核心产品和技术的市场占有率偏低。
集成电路是一种微型电子器件或部件,其具备体积小、功耗低、性能好、成本低、可靠性高等优点,在网络通信、电子仪器、智能终端、工业控制、军事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按其功能、结构的不同,可以分为模拟集成电路、数字集成电路和数/模混合集成电路三大类。目前,集成电路产业已成为我国信息化发展的战略性产业,与经济发展息息相关,已成为衡量国家现代化程度以及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
自2008年开始,我国启动了“极大规模集成电路制造装备及成套工艺”国家科技重大专项(简称集成电路装备专项),国内集成电路行业进入迅速发展期。根据新思界产业研究中心发布的
《2017-2021年中国集成电路产业风险投资行业分析报告》,近年来我国集成电路制造工艺与封装集成取得了较大的进展。2010年,我国集成电路行业销售额为1400.2亿元,到2016年,我国集成电路行业销售额增长至4335.7亿元;6年间销售额增加2935.5亿元,增长率高达310%。
未来几年,随着《中国制造 2025》等相关政策的支持,中国集成电路产业仍将保持高速增长的态势。下游智能终端、物联网、工业控制等应用市场亦将迎来快速发展时期,对芯片的需求量也将持续增长,从而为集成电路行业提供了巨大的发展机遇。
新思界
行业分析师认为,我国集成电路产业目前仍面临着以下几点问题:
1、高端集成电路产品仍存在缺失。目前,我国的芯片设计技术和生产工艺与欧美国家相比仍存在较大差距。虽然我国中低端集成电路产品可以满足市场需求,但由于核心技术对外依赖性较高,导致高端产品大部分依靠进口。
2、研发投入的强度和持续度仍待提升。集成电路是高风险、高投入产业,特别是制造业,资金投入巨大且要求持续长时间投资,投资压力极大。目前,我国虽然设立了集成电路产业投资发展基金和重大科技专项,但是总投资规模、研发投入与欧美等发达国家相比仍然不足。
3、自主产业生态体系亟需进一步完善。当前,集成电路产业依靠单点技术和单一产品的创新,正在向多技术融合的系统化、集成化创新转变,产业链整体能力与生态环境完善成为决定竞争的主导因素。目前,我国既缺乏可以高效整合产业各环节的领导型龙头企业,又缺少与之配套的“专、精、特、新”的中小企业,因此不能形成合理的分工体系,尚未形成国外以大企业为龙头、中小企业为支撑、企业联盟为依托的完善的产业生态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