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联网把所有物品通过射频识别、红外感应器等信息传感设备与互联网连接起来,以实现智能化识别和管理,是继计算机、互联网和移动通信网之后的又一次信息产业革命,其中传感器技术是物联网的关键技术之一。传感器是实现工业物联网中信息感知的重要环节,其作用相当于人的五官,能够快速、精准地获取信息。到目前为止,绝大部分计算机处理的都是数字信号。自从有计算机以来就需要传感器把模拟信号转换成数字信号计算机才能处理。
据新思界产业研究中心发布的
《2017年传感器行业深度市场调研及投资策略分析研究报告》,2020年全球物联网市场的市值将达到1.7万亿美元,中国商业物联网行业商场规模预计将达到3610亿美元。作为物联网的感知层,传感器需求将迎来爆发式增长。随着工业4.0及智能制造等类似概念的推出,全球的传感器市场空间再一次被拓宽。据预测,2016至2021年,传感器的年复合增长率预计为11%,到2021年市场规模将达到1906亿美元。
目前,全球传感器市场主要由美国、日本、德国的相关企业主导,比如MEAS传感器公司、霍尼韦尔公司、凯勒公司、艾默生电气公司、通用公司等。
“物联天下、传感先行”已经成为当今物联网行业的共识。目前,我国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传感器消费市场。近年来,中国在传感器相关产业加大投入,提高国有传感器及仪器仪表的占有率,尤其是高端传感器品种的市场占有率。目前,国内的传感器及仪器仪表企业以沈阳仪表科学研究院、深圳清华大学研究院、河南汉威电子等为代表,已经取得了一定成绩。
从产业现状来看,中国传感器产业已经形成从技术研发、设计、生产到应用的完整产业体系,部分细分领域已跻身世界领先水平。但就总体水平而言,国产的传感器产品仍以中低端为主,技术水平相对落后。中国市场上的中高端传感器进口占比达80%,数字化、智能化、微型化产品严重欠缺。传感器自立研制滞后不仅导致物联网系统成本高昂,阻碍物联网使用推行,更重要的是其潜在的安全隐患。此外,工业链不完整和商业模式不健全也是制约当前我国物联网开展的短板。
为推进物联网传感器工业的健康开展,国家质检总局提出我国要掌握“五权”的主张。一是要使得物联网传感器由中低端走到中高端,就要大力进步工业价值链的协同,争夺掌握商品的定价权;二是大力进步商品的质量、功用、实用性,掌握商品定质权;三是大力进步我国物联网传感器的标准化水平,掌握定标权;四是大力进步持续创新能力,掌握定新权;五是大力进步我国企业、我国商品的品牌传播力,掌握定名权。
新思界
产业研究员认为,深入挖掘健康养老、教育、医疗、工业等领域应用需求,是加快、做强传感器产业的必由之路。结合“中国制造2025”的国家战略,工业企业可与智能硬件厂商协同联动,开展工业级智能硬件系统的集成适配,加快重点领域的智能化改造进程,提高敏捷制造、柔性制造能力,发展基于智能硬件的工业远程维护、工业大数据分析等新兴服务。如果要完成传感器的无所不在、无处不在,减少成本和响应时刻、提高精度和牢靠性仍是努力的大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