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新思界 > 产业 > 电子电气 > 聚焦 >

苹果手机创新乏力 国产手机能否弯道超车?

2017-10-12 19:13      责任编辑:丹枫    来源:www.newsijie.com    点击:
分享到:

苹果手机创新乏力    国产手机能否弯道超车?

        苹果iPhone 8/8plus、iPhone X三个新品近期发布,并未消弭此前其创新乏力的质疑声,搭载人脸识别技术的iPhone X,能否让消费者意识到其真正价值也是未知数,而率先引发全面屏热潮;推出首款人工智能芯片;在人脸识别、VR、3D摄像头等方面不断大胆尝试,华为、小米、OPPO、vivo等中国主流手机厂商,某些方面已经跃升到了可以与苹果、三星等较量一二的位置,它们是否迎来了手机史上前所未有的弯道超车机会?

       “松一口气”

       乔布斯2007年发布了第一款iphone产品,彼时诺基亚全球市场份额占比40%左右,塞班系统风光无限,三年后,苹果iphone4首次做了大幅改版,从此,苹果成功击溃了多年手机霸主诺基亚、摩托罗拉,iOS系统也成功击溃塞班系统,但短短十年之后的今天,苹果创新带来的品牌溢价正在式微。

       中国手机厂商松了口气背后,是其综合实力的极大提升,曾经苹果发布iPhone新品,新品上一项创新技术的应用,中国手机厂商需要两三年时间才能追赶上其创新节奏,而如今像华为、OPPO、vivo、小米等则只需要两三个月的时间,便可以追赶上。创新技术的应用上几乎没有了门槛,甚至有些地方还要领先一步。

       三星、LG、夏普以及华为、小米、vivo、OPPO、金立、努比亚等,有的已经发布全面屏旗舰手机,有的将要发布。手机同质化时期,全面屏手机犹如“韩国微整容”,颜值上的修整,带给消费者手机改变很大的印象,但有个痛点则是手机从85%的屏占比提升到90%,则成本却是成倍的增长,因为这带来的是元器件的集成化,模组的集中化,摄像头的微型化等,这让所有的元器件都要定制。

       苹果供应链尴尬

       一边是 iPhone 8采用的是in-cell屏,如果改变切割尺寸做全面屏,整个屏幕的良品率会下掉到50%以下。由于in-cell屏可以实现触控显示一体化,而如果不采用in-cell屏,则违背了苹果追求机身纤薄的消费潮流。

       另一边,实现全面屏的iPhone X依然矛盾,该手机使用的是三星OLED屏幕,但这似乎并非苹果所愿,因为苹果iPhone产品一般拥有36个月的市场使用寿命,而OLED屏幕有个天生毛病,光衰是18个月,消费者用了一段时间后,会发现手机屏幕越用越绿,这显然跟苹果使用周期相矛盾。这背后彰显了苹果供应链掌控不力的尴尬。

       近来苹果采购核心零部件尤其是新技术OLED屏幕上的供应链把控能力式微,台湾面板厂商友达被排除在2017年供应商名单之外,三星成了其手机OLED屏幕的唯一供应商,这违背了苹果一直秉承的“双供应商策略”,而近期苹果频频与京东方沟通合作事宜,可见其改变现状的迫切性,也侧面反映了中国在上游核心零部件上的实力得到大幅提升。

       而且每一种新技术从兴起到普及需要一个过程,苹果iPhone X搭载的3D摄像人脸识别技术,到底何时引领起来消费者这方面的需求,依然是个未知数。从教育市场到真正市场爆发的过程,这期间,带给中国手机厂商一些生存发展的机会,因为中国厂商非常擅长把握消费者需求,着重在用户体验上下手,而新技术的跟进也非常快速。

       新思界行业分析师表示,近期iOS系统的对手安卓系统缔造者谷歌,用11亿美元将HTC手机团队并购,这被看作是谷歌避免苹果iOS系统一家独大的一步棋。这势必带给苹果一些新的压力。而中国手机品牌基本都采用安卓系统,这无疑也给中国手机厂商一个追赶的时机。

       新思界为您提供《2017-2021年智能手机行业市场深度调研及投资前景预测分析报告》!
关键字: 苹果手机 创新 国产手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