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政策和国家集成电路产业资金的双重加持,“中国芯”强势崛起,近年来,国产芯片年产值已突破千亿元大关。量子计算机被视为下一代信息科技的引擎,布局未来,集成电路竞争步入量子级时代,在量子通信领域后发先至的中国,或可打造更强劲的“中国芯”。
政策资金加持“中国芯”
集成电路国产化政策支持不断加码。面向“十三五”,集成电路产业已上升至国家战略。2014年6月,国务院发布集成电路产业发展新的纲领性文件《国家集成电路产业发展推进纲要》,吹响了芯片产业追赶国际先进水平的号角。2015年5月,国务院正式印发《中国制造2025》,提出2020年中国芯片自给率要达到40%,2025年要达到50%。
资本是国内集成电路产业发展不可或缺的“催化剂”。2014年9月,以振兴国产芯片为己任的国家集成电路产业基金(又称大基金)发起成立。大基金初定规模1200亿元,实际筹资近1400亿元。各地设立子基金意愿强烈,北京、武汉、上海、四川、陕西等地相继设立产业基金,2016年年底已宣布成立的地方基金总规模超过2000亿元。自成立以来,大基金先后大手笔投资紫光、中兴通讯等国内龙头企业,累计投资额达数百亿元。
“中国芯”初尝硕果
经过几年发展,中国“缺芯之痛”正在迅速改变,“中国芯”在全球芯片领域的地位和话语权大幅提升。今年6月发布的国际超级计算机排名中,中国“神威•太湖之光”再次夺冠,而铸就其冠军之尊的是地道的“中国芯”。这块小小的薄片上,集成了260个运算中心,数十亿晶体管,其单芯片计算能力相当于3台2000年世界顶级超算。此外,中国还拥有龙芯、海思、展讯等一批知名芯片公司和优秀产品,其中,华为海思推出的麒麟处理器已跻身全球顶级手机芯片行列。
随着“中国芯”力量的日益强大,中国将成为全球芯片市场的的重要一极。未来10年,中国将在芯片行业投入1080亿美元,彼时,全球芯片制造占有率不足10%的中国将有可能颠覆未来芯片产业。按照目前发展速度来看,用不了多久中国就会垄断绝大部分的全球市场。
量子“中国芯”可期
芯片强则产业强,芯片兴则经济兴,没有高端芯片就没有真正的产业安全和国家安全。尽管我国芯片产业已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自身对集成电路的需求,并开始参与国际市场竞争,但是总体而言,依然缺乏高端芯片产品。据海关数据统计,2016年,中国集成电路进口逾3425亿块,金额超2270亿美元,接近于同期原油进口额的两倍,而集成电路出口额约为614亿美元,存在很大逆差。
量子信息被业界公认是对未来世界科学产生重大影响的革命性技术,业内专家普遍相信,量子通讯技术比任何目前我们已知的信息中继系统,都要更为安全。随着量子位大战的启幕,未来,集成电路竞争也将步入量子级时代。
新思界
行业分析师表示,集成电路作为信息技术产业的核心,是未来通信、计算机、汽车、工业等行业升级的基础,是支撑经济社会发展和保障国家安全的战略性、基础性和先导性产业。要从根本上实现信息科技产业自主创新发展,集成电路国产化是必由之路。在“量子霸权”即将到来的时代,“中国芯”不能掉队。
新思界为您提供
《2017-2021年芯片行业市场深度调研及投资前景预测分析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