锂离子电池主要由正极材料、负极材料、电解液和电池隔膜四部分组成。负极材料主要影响锂电池的首次效率、循环性能等,负极材料的性能也直接影响锂电池的性能,负极材料占锂电池总成本不超过15%。负极材料种类上,包括碳系负极、非碳性负极。负极材料现阶段以石墨材料为主流,随着技术的进步,目前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已经从单一的人造石墨发展到了天然石墨、中间相碳微球、人造石墨为主,软碳/硬碳、无定形碳、钛酸锂、硅碳合金等多种负极材料共存的局面,未来将呈现多样性的特点。
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产品属于《“十二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中新材料行业需重点发展的“高性能复合材料”。锂离子电池的下游应用市场分为电动交通工具、3C消费电子、工业储能三大类别。新能源汽车需求爆发式增长,带动锂电负极材料需求快速提升在同体积重量情况下,锂离子电池的蓄电能力是镍氢电池的1.6倍,是镍镉电池的4倍,因此,新能源汽车使用锂离子电池可以显著增强续航里程,大大增强产品的实用性和便捷性,在纯电动汽车的应用上这一优势尤为明显。目前,锂离子电池已经成为了新能源汽车的主要能量装置之一,新能源汽车快速发展将推动锂离子电池的市场规模快速扩大。
目前锂电池负极材料的行业集中度非常高,主要集中在中国与日本。我国负极材料供应商第一梯队是深圳贝特瑞和上海杉杉,处于国内行业领先地位;江西紫宸、湖南星城、凯金能源、正拓能源、翔丰华等为第二梯队,目前相互之间的差距正在逐渐缩小,未来几年,国内负极行业集中度将进一步提高。新思界发布的《
2017-2021年锂电池负极材料行业市场现状及投资前景预测报告》显示,我国负极材料产业继续受益锂电池下游需求增长,也出现了量涨价跌的局面。2014年我国锂电池负极材料市场规模为22.3亿元,2016年中国负极材料市场规模为64.6亿元。
2013-2016年我国锂电池负极材料市场分析
数据来源:新思界产业研究中心整理
新思界
行业分析人士表示,日益紧迫的环保压力促进了锂电负极材料产业的发展,一方面,二次锂离子电池在电动汽车、电动自行车和电动工具等领域的加速推广应用,有利于改善能源结构,增加清洁能源,减少碳排放量,改善环境。另一方面,二次电池中铅酸、镍镉电池的使用和废弃都有可能对环境造成了较大污染,而锂电池是具环保价值的绿色电池之一,其对这两种电池品种的替代全面符合了当下对建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号召。由此释放出的巨大市场空间给锂离子电池产业带来了重要的发展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