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新思界 > 产业 > 电子电气 > 聚焦 >

我国机器人市场潜力巨大 标准缺失等问题是痛点

2017-11-04 17:08      责任编辑:丹枫    来源:www.newsijie.com    点击:
分享到:

我国机器人市场潜力巨大    标准缺失等问题是痛点

        自全球金融风暴过后,市场复苏使得机器人行业恢复好转,全球机器人行业增长态势延续,市场规模不断扩大,各国政府和跨国企业在机器人行业投资活跃。在工业革命制造业急需升级和内地应用需求巨大、人口红利流失的推动下,中国致力于传统制造业向互联网化智能制造升级,机器人市场潜力巨大,行业飞速发展。

        在机器人产业加速发展、机器人应用日趋普及的形势下,标准缺失问题正日益突出。因此,我国正加大对于标准体系构建与完善的重视程度,不断推动相关工作加速推进,并取得了一定成果。未来,除了标准缺失问题以外,其他掣肘产业发展的障碍也需同步予以解决,从而实现产业的持续发展。

        标准缺失问题日益突出

        当前,我国机器人市场进入了高速增长期,已经连续五年成为全球头号工业机器人应用市场。在此形势下,机器人行业发展的规范、机器人产品的品质愈发受到市场的关注,而这也是推动机器人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的核心因素。就我国机器人行业目前状况来说,加强标准建设、加快行业规划化、提升产品质量已然成为当务之急。

        眼下,我国机器人产业虽然发展不断提速,但是总体上仍面临着核心技术薄弱、标准有待完善、高端人才缺乏、品牌影响力较弱等问题。其中,标准缺失已经成为机器人产业持续发展的一大障碍,成为诸多难题待解的关键症结。

        标准建设已在路上

        标准建设问题是许多行业都面临的难题,也是一个需要时间来逐步推进的长久事业。为了加快推动机器人标准体系建设,我国也一直在采取各种积极动作,以加速落实。

        2016年中国机器人产业推进大会上,中国机器人产业联盟发布了3项标准,分别为《弧焊机器人系统通用技术条件》、《定重式灌装机器人通用技术条件》、《工业机器人专用电缆》。其中,《定重式灌装机器人通用技术条件》已由国家标准委审核通过,将作为国家标准发布。2017年5月,国标委、工业和信息化部等部门联合印发了《国家机器人标准体系建设指南》,以完善机器人标准体系,促进我国机器人产业健康发展。

        标准建设不是唯一

        虽然我国机器人行业发展比较晚,但是近年来参与机器人标准化方面的工作已经有很大进步。目前标准化建设还在征途当中,需要循序渐进、全面完善。同时,我们也需要认识到,单纯的标准体系建设,也无法完全解决机器人产业发展面临的诸多障碍。

        新思界行业分析师表示,未来,随着机器人产业发展进一步深入,其面临的问题也会发生变化,甚至日益复杂化,因此除了需要积极开展机器人标准体系顶层设计,加快构建与完善产业标准体系,研究制订产业急需的各项技术标准,并积极参与到国际标准的制订的工作当中,在产业发展的其他方面,同样需要加快落实,保证其延续性、科学性,从而实现机器人产业的真正可持续发展,在发展中不断完善与创新。

        新思界为您提供《2017-2021年中国智能机器人行业市场供需现状及发展趋势预测报告》
关键字: 市场潜力 机器人 标准缺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