赋能人工智能,已成为众多彩电生产商的一致方向。日前,长虹推出搭载着声纹识别技术和远场语音技术的人工智能电视Q5K,与目前主流人工智能电视相比,Q5K在语音识别、语义理解、人机交互上均有较大提升。作为新技术和新方向的人工智能,正在向家用消费电子集成。在人工智能电视产业,长虹、TCL、康佳等企业已走在外资品牌身前。
突破外资品牌技术封锁
过去4年,是中国彩电发展史上风云激荡的4年。国内有互联网企业的“搅局”,国外有外资品牌的“夹击”,中国彩电业身处于“内忧外患”的发展境地。为了抵御互联网电视“硬件免费”模式,突破外资彩电生产商的“技术封锁”,传统彩电商试图以本土优势作为依托,在软件、应用、内容等方面进行革新与“外敌”抗衡。
2014年起,长虹接连推出国内首款三网融合CHiQ电视、搭载“M+双芯”智联技术的CHiQ2代电视,并战略性推出裸眼3D电视、超大屏激光电视,以及人工智能电视。依托于自身技术优势,长虹在软件、应用、内容及显示技术方面频频创新。
而TCL围绕着更加“懂你”的科技变革,电视在智能化和人性化方面不断提高,进入到以人工智能电视为卖点的新阶段。此外,传统彩电商如创维、海信、康佳等,也纷纷布局人工智能电视及相关技术领域,以满足用户差异化体验。
走在世界前列的“中国制造”
近年来,我国人工智能产业快速崛起,目前我国人工智能企业数量占到全球人工智能企业数量近25%,我国人工智能专利申请数累计超过1.57万项,位列全球第二。可见,人工智能将是推动我国家电产业发展的强大杠杆。
人工智能具有高度交叉的技术和产业属性,将与各技术领域深度融合。通过培育发展人工智能新兴产业,促进产业升级智能化升级,将为我国经济发展注入新动能,开拓出新的广阔的经济增长空间。
长虹不仅是人工智能电视产业的开辟者、引领者之一,同时也是家电业布局和涉足人工智能技术产业的学习样本之一。在转型智能化同时,长虹构建起家电业首个大数据中心,构建了UP物联运营支撑平台,以智能家居、智慧社区、智慧城市为方向开展主营业务,为人工智能技术落地和成果应用提供了支撑。
随着多年来持续的研发和渗透,长虹已在传感器模组开发应用、语音识别芯片开发应用、基于大数据的人工智能技术研发及应用、机器视觉(人脸识别)技术研发应用、工业机器人及工厂自动化技术研发及应用、家庭服务机器人技术研发及应用等方面取得一系列成果。
在国内市场,长虹朝向智能化转型,在平台创新、技术创新同时,构建起整套人工智能电视技术系统,保证产品的落地和运营。面向海外市场,长虹深度契合国家“一带一路”政策,加码国际市场拓展和竞争,提升“中国制造”在国际市场的影响力。
新思界
行业分析师表示,在国内彩电业集体经历过“史上最冷”三季度业绩后,随着上游面板价格放缓和用户需求的调配,彩电产业有望在接下来的四季度实现触底反弹。我国彩电产业正逐步摆脱外资品牌的“技术封锁”,探索一条适于中国品牌自主发展的道路。
新思界为您提供
《2017-2022年中国液晶显示器彩电风险投资行业分析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