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随着物联网概念的提出和普及,RFID行业进入成熟期,市场规模增长迅猛。目前在我国A股上市的涉及RFID公司多达20多家,包括厦门信达、航天信息、科陆电子、远望谷、思创医惠、达华智能、新开普等,且这一数字还在持续增加。另外还有很多RFID产业的中、小规模公司,它们在读写设备、抗金属标签、珠宝标签等细分领域持续发展。新思界
行业研究专员发布的《
2018-2023年中国RFID行业市场深度调研及投资前景预测分析报告》数据显示,2016年我国RFID的市场规模达到542.7亿元。
在无人零售领域,RFID有很大的发挥空间,而无人零售领域最注重的标准是“效率”。
目前市面发布的无人便利店或小型超市中,缤果盒子、EATBOX、京东的X超市等,均绑定RFID芯片。其基本操作流程为,超市内每一件商品都带有RFID标签,顾客选购好商品后,到统一的区域(无人收银台或封闭结算空间),机器识别RFID标签和用户身份,利用支付宝和微信进行结算,从而取代传统的人工结算方式。
京东X无人超市于10月17日在京东总部大楼亮相。超市内的货架上,每一件商品都被贴上RFID标签。同时,超市融合RFID、人脸识别、智能视觉识别等多种技术,用户在店内的所有行为、甚至在哪个货架边停留了几秒,都可以被感知和分析。选好商品,消费者只需要通过结算通道走出超市即可,全程不用进行任何操作。京东研发出智能视觉识别系统,但根据不同场景选择不同策略,便利店使用视觉识别系统,但是在超市上还是采取RFID和人脸识别等“相对折中”的技术。
无人零售在技术路线选择上,主要有四种不同实现模式的“流派”,各有优劣:互联网流派,扫条形码模式运营稳定,技术成熟,但是其损耗率、维护等原因,应用场景有限;物联网流派,RFID模式实现简单,但其标签成本抑制了低价商品的毛利,且支付体验有待改进;物联网和互联网流派的结合,比如淘咖啡,把普通实体店三四步购物流程扩大到十几步,是不是消费者喜欢的值得商榷。第四种则是深兰致力于的人工智能流派,智能视觉识别模式真正实现了“即拿即走”的消费体验,未来店铺应该是活的,有自己的大脑,可以基于对用户、商品、需求、习惯的精准识别和分析完成零售。
然而,由于智能零售的技术复杂,在现实中尚没有大规模出现。因此,基于物联网、互联网和智能化三种结合应用的则是大多数,但总体来说,无人零售领域将是未来RFID智能识别行业的主战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