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新思界 > 产业 > 电子电气 > 聚焦 >

中美贸易战升级 半导体进口替代投资机遇大

2019-08-01 19:17      责任编辑:金兑    来源:www.newsijie.com    点击:
分享到:

中美贸易战升级 半导体进口替代投资机会大
 
        近年来,中美贸易战成为影响中国经济外部环境的重点事件之一,美国处于经济、地缘政治战略竞争的考虑,联合盟友在经济上采取一列措施围堵、攻击中国。中国政府正在提升内需、产业升级、贸易合作伙伴替代、提高美国优势产业关税等措施应对经济日益恶化的外部发展环境,此次贸易战对我国半导体行业也是一种机遇。

        新思界产业研究中心发布的《2019-2023年半导体行业市场深度调研及投资前景预测分析报告》指出,美国发起的贸易战是以经济为突破口对中国的一种封堵,以此转移国内经济矛盾,巩固未来美国在未来经济中的竞争优势,未来贸易战的方式还逐步扩展到劳动标准、补贴、卫生检验标准、安全问题等。由于中国经济规模较大,产业结构完整,因此中国不会轻易大幅度接受美国不合理的条件,贸易摩擦将难以在短期内结束;在贸易战持续的过程中,中国芯片行业将在进口替代方面面临较好的发展机遇。
 
        目前从世界上整个芯片行业来看,美国、欧洲、日本和韩国在生产领域有着明显的优势,无论是上游的光刻机等关键生产设备生产,还是芯片的设计、工艺、性能等均有着明显的优势。国产芯片在于国际芯片巨头竞争中并不占优势,虽然国内芯片市场应用较大,但市场大部分被外国企业所占据;目前中美贸易战虽然对国内芯片应用行业是一种限制,但对国内芯片行业是投资发展的机遇。

        在中美贸易战中,美国限制对中国的科技技术和芯片产品的出口,将加快半导体国产化进程。中国在生产代工、设备、存储器、计算、模拟及数模转换芯片、射频前端等领域缺口较大,存在进口替代机会,半导体相关行业迎来重要发展机遇。
 
        半导体设备行业:2018年全球半导体设备市场规模达到621亿美元,美国企业在制造、检测等领域的核心设备上具备较强垄断实力,中国半导体设备企业在刻蚀、沉积等产品上已经实现国产替代,国内企业将通过拓宽产品线,保持快速度增长。
 
        计算芯片行业:Intel、AMD、NVIDIA、高通等美国公司在CPU/GPU/FPGA/ASIC等计算芯片领域拥有强大的技术与市场份额优势,国内华为海思已经发布了其基于ARM架构的计算芯片,国内兆芯、海光是国产x86 CPU的主要供应商,迎来高速发展阶段。
 
        射频前端芯片行业:目前射频前端市场主要由美、日企业主导,Skyworks、Qorvo、Broadcom等美国射频厂商凭借强大的模组实力占据主要中高端市场,国内的卓盛微、汉天下等一批射频芯片设计公司正在快速发展,技术领域仍需要加强投资。
 
        存储器行业:2018年全球存储器市场规模高达1620亿美元,韩国企业与美国企业在DRAM、NAND等主流存储器上领先优势巨大,目前中国市场上销量几乎没有,国内长江存储、合肥长鑫正在积极推动新节点的研发,年内在技术上可能实现突破,市场机遇极好。
 
        模拟及数模转换芯片行业:2018年全球模拟芯片销售额达到588亿美元,美系厂商如TI、ADI、On Semi等产品布局完备且享有一定的用户粘性,但市场集中度相对偏低。目前圣邦股份等国产模拟厂商发展较快,国产模拟厂商未来有望在细分领域实现进口替代。
 
        晶圆代工行业:台积电仍占据绝对领先地位,市占率达到62%,美国影响相对较弱,但台资企业受美国政策影响大,可能在供应方面有波动;国内的中芯国际与华虹半导体市占率分别为 6%和3%,迎来较好的发展机遇。
 
        新思界产业分析师认为中美贸易战短期内不会消停,可能出现短时间内的缓和,但长期贸易战危机依然存在,国内企业和投资资本应该在危机中从半导体产业链中上游寻找投资机会,国内半导体产业下游需求规模大,增长快,在进口替代的相关行业中投资机会较大。
关键字: 投资机遇 半导体 贸易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