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新思界 > 产业 > 电子电气 > 聚焦 >

5G商业化逐渐成形 射频前端芯片发展前景向好

2020-06-15 17:41      责任编辑:张圆    来源:www.newsijie.com    点击:
分享到:

5G商业化逐渐成形 射频前端芯片发展前景向好

  射频前端芯片包括射频开关、射频低噪声放大器、射频功率放大器、双工器、射频滤波器等芯片。射频前端芯片市场规模的增长主要受移动终端市场的驱动,近几年全球移动终端设备出货量持续攀升,带动射频前端芯片市场需求增长,行业发展前景较好。
 
  5G时代到来,随着5G逐渐商用化,网络高频化、通信技术创新等高端需求促使射频器件数量和价值量的增加,2018年至2023年全球射频前端市场规模预计将以复合增长率15.8%持续高速增长,预计2023年接近316.2亿美元。
 
  在全球市场中,中国对于射频前端芯片需求较高,在全球中占据重要地位,目前成为全球最大的射频前端芯片的市场。在2019年,我国射频前端芯片市场规模达到了1203亿元。但在生产方面,目前美日寡头合占前端市场九成份额,国内市场也基本由美日企业占据。
 
  虽然我国射频前端芯片制造业经历了多年发展,已取得一定进步,但目前与国外优势企业相比存在较大的差距,我国射频前端芯片价格、质量明显低于全球知名品牌,目前主要集中在中低端领域发展,主要以射频开关和射频低噪音放大器为主。
 
  根据新思界产业研究中心发布的《2020-2024年中国射频前端芯片行业市场供需现状及发展趋势预测报告》显示,射频前端芯片的生产分为自主设计以及代加工,其中射频芯片设计具有较高的门槛,我国相关生产企业较少,目前主要有紫光展锐、唯捷创芯、中普微、中兴通讯、雷柏科技、华虹设计、江苏钜芯、爱斯泰克等。射频前端芯片代加工各方面,目前台湾已成为全球最大的射频前端芯片代加工地区,主要企业有稳懋、宏捷科和寰宇,国内仅有三安光电和海威华芯开始涉足化合物半导体代工。

  射频前端芯片国产替代需求较为强烈,产业升级后,国内部分企业利用成本优势进军传统中高端市场。为积极响应政策鼓励,加快实现进口替代,2019年三安光电研发投入6.48亿元,申请专利累计近2000件,实现营收74.6亿元,同比下降10.81%,下降的主要原因是受汽车行业和LED产品售价下滑的影响。
 
  新思界产业分析人士表示,在射频前端芯片领域,目前几乎被美日两国垄断,但由于射频芯片市场巨大,行业未来仍有较大发展空间。我国射频芯片生产企业规模偏小,产品集中在低端领域,目前正积极向高端化发展,实现高顿射频前端芯片国产替代。
 
关键字: 5G 国产替代 射频前端芯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