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ini LED又叫次毫米发光二极管,是一种背光技术,是指芯片尺寸介于50-200μm之间的LED器件。Mini LED的晶粒尺寸和点间距介于LED与Micro LED之间,Mini LED作为背光源应用于液晶显示屏,可通过区域调光提高对比度,实现HDR等精细化显示效果。Mini LED具有轻薄化、宽色域、节能、精细动态分区等特点,因此在画质上,Mini LED的亮度、对比度、色彩表现力较强。随着Mini LED显示技术的发展,Mini LED显示产品已经在监控指挥、虚拟现实、医疗诊断、广告显示等领域应用。
2020年5月27日,深圳市照明与显示工程行业协会发布了《Mini LED商用显示屏通用技术规范》,这是全球首个Mini LED商用显示屏团体正式发布的标准,该标准的发布将推动中国企业抢占全球Mini LED显示技术先机。根据新思界产业研究中心发布的《
2020-2025年次毫米发光二极管(Mini LED)行业市场深度调研及投资前景预测分析报告》显示,自2019年以来,Mini LED产业链已小具规模,目前国内Mini LED行业已逐步进入量产阶段。从产业链来看,Mini LED的产业链上游为芯片供应厂商,中游包括封装、模组等厂商,主要企业有国星光电、瑞丰光电等;下游为终端应用领域,包括平板、显示器、车用面板等领域。
随着科技技术进步,中游厂商不断突破技术难题并开始扩产,下游相关厂商也不断发布Mini LED产品,苹果、TCL、海信、华硕等巨头已经推出Mini LED背光或类似技术的电视,华为、OPPO、小米等中国智能手机厂商计划于2020年下半年推出采用Mini LED背光显示屏的智能手机。受良好的市场前景吸引,越来越多的厂商及研究机构入局Mini LED,其中科研机构有中山大学、香港科技大学、台湾工研院等,相关企业有群创、惠科、三安、华灿、夏普、mLED、Leti等,其中三安、华灿等厂商已经进入Mini LED芯片的量产阶段。
Mini LED对光色一致性和墨色一致性要求较高,工艺难度较大,目前Mini LED还存在良率偏低问题,制作成本相对较高,因此作为新兴产业的Mini LED行业存在一定的投资风险。新思界
行业分析人士表示,在画质上,Mini LED的亮度、对比度、色彩表现力较强,随着Mini LED显示技术的发展,Mini LED终端应用领域不断扩展,目前国内Mini LED产业链已小具规模。受市场前景吸引,越来越多的厂商及研究机构参与布局Mini LED,不断推动Mini LED行业规模扩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