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介质陶瓷又被称为介电陶瓷,是指在电场的作用下,具有极化能力,且能够在体内长期建立电场的功能陶瓷。电介质陶瓷具备耐压高、介电损耗小、化学稳定性高、绝缘电阻高等优点,主要用在微波电路元件、电容器等领域。
电介质陶瓷的生产方式主要分为物理法和化学法,其中物理法有机械球磨法、气流粉碎法、PVD法,化学法有固相法、液相法、气相法。
介电常数是用于衡量电介质陶瓷储存电能性质的重要指数,根据介电常数的大小来划分,电介质陶瓷可被分为低介电常数陶瓷、中介电常数陶瓷、高介电常数陶瓷。低介电常数陶瓷有滑石瓷、氧化铝瓷、氮化硼等;中介电常数陶瓷有钛酸钙瓷、钛酸镁瓷、锡酸钙瓷等;高介电常数陶瓷有晶界层陶瓷、钛酸钡陶瓷等,主要被应用在电视机、录像机等产品。
电介质陶瓷的下游为陶瓷电容器、微波陶瓷元件等器件,终端需求来源于消费电子产品、军工设备、汽车电子、航空航天、军事、新能源、信息通信等多个领域。受终端产业的快速发展影响,近几年陶瓷电容器、微波介质陶瓷市场需求均保持增长趋势,在2019年我国陶瓷电容器市场规模达到470亿元,2019年微波介质陶瓷市场规模约为50亿元。未来随着5G商业化,推动陶瓷电容器、微波介质陶瓷市场需求快速增长,预计到2022年陶瓷电容器市场规模约为540亿元、微波介质陶瓷市场规模为85亿元。随着陶瓷电容器、微波陶瓷元件行业快速发展,电介质陶瓷市场需求攀升,电介质陶瓷行业发展前景较好。
根据新思界产业研究中心发布的
《2020-2025年中国电介质陶瓷行业应用市场需求及开拓机会研究报告》显示,从市场竞争来看,电介质陶瓷上游主要原料高品质陶瓷粉生产集中在日本以及美国,主要企业有户田、NCI、KCM、FERRO、SaKai等,其中SaKai市场占比较高,达到30%左右。在我国,介电陶瓷生产主要集中在沿海城市,代表企业有三环集团、成都宏明电子、东莞华科电子、火炬电子等。
新思界
产业分析人士表示,电介质陶瓷作为电容器、微波电路元件生产的关键材料,随着需求终端产业的快速发展,市场需求持续攀升,行业发展前景较好。从电介质陶瓷的生产来看,当前国内生产企业数量较多,但由于其原材料高端陶瓷粉体依赖进口,因此我国电介质陶瓷企业在国际市场中不具备竞争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