存储芯片又称“存储器”,是指利用电能方式存储信息的半导体介质设备,其存储与读取过程体现为电子的存储或释放。存储芯片的种类较多,按用途可分为内存储芯片和外存储芯片,按照断电后数据是否丢失,可分为易失性存储芯片(包括DRAM和SRAM)和非易失性存储芯片(包括NAND闪存芯片和NOR闪存芯片)。
存储芯片是电子系统中存储和计算数据的载体,是应用面最广、市场比例最高的集成电路基础性产品之一。存储芯片应用的编辑存储芯片技术主要集中于企业级存储系统中,为存储协议、存储介质、访问性能、管理平台,以及多种应用提供高质量的支持,广泛应用于内存、优盘、消费电子、固态存储硬盘、智能终端等领域。
根据新思界产业研究中心发布的
《2020-2024年存储芯片行业深度市场调研及投资策略建议报告》显示,2016-2018年,全球存储芯片价格大幅上升,带动市场销售额呈现高速增长态势。2018年全球存储芯片销售额为1578亿美元,同比增长26%。2019年受贸易摩擦和价格下降影响,全球存储芯片市场1350亿美元,同比下降14.2%。未来,随着5G通讯、物联网、大数据等领域的发展,存储芯片将在整个产业链中更加重要角色,其市场销售额有望稳步提升。
存储芯片行业是资金密集型行业,具有较高的资金、技术等壁垒,需要企业拥有巨额资金来支撑产品研发与项目投产,才能维护自身的行业地位。三星、SK海力士、美光等外资企业在存储芯片领域起步较早,积累了深厚的技术经验,并拥有强大的资金实力,在国际存储芯片市场中占有较大市场份额。例如,在2019年全球NAND Flash市场中,三星电子仍占据绝对的领先地位,占据约35%的市场份额。
中国存储芯片产业正是起步时间较晚,在集成电路设计环境、设计工具、设计经验等方面与全球先进水平仍存不小差距,导致存储芯片产品性能远不及国际品牌,自给率不足20%。存储芯片在推动国家信息化方面起着关键作用,随着我国由低端制造业加速转向高尖端工业化转型,发展国产存储芯片迫在眉睫。
人士表示,全球存储芯片市场处于垄断局面,日韩企业几乎垄断了国际存储芯片的主流市场,具有绝对定价权。我国存储芯片行业正在快速发展,已经出现了合肥长鑫、福建晋华、长江存储等具有一定竞争力的企业。国内企业生产的存储芯片当前虽然在性能、可靠性、使用寿命等方面难以与国际巨头相比,但近来发展迅速,未来前景可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