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新思界 > 产业 > 电子电气 > 聚焦 >

我国碳性电池市场供过于求趋势明显 对外出口规模较大

2021-02-24 14:08      责任编辑:周妤    来源:www.newsijie.com    点击:
分享到:

我国碳性电池市场供过于求趋势明显 对外出口规模较大

  干电池是以二氧化锰为正极,锌为负极,进行氧化还原反应产生电流的一次电池。与其他电池产品相比,干电池的技术更加成熟、性能更加稳定,且安全可靠、使用方便,因此在市场上的应用范围也较为广泛,不仅适用于手电筒、半导体收音机、收录机、照相机、电子钟、玩具等电子产品,还在国防、科研、电信、航海、航空、医学等多个国民经济领域中有着较大应用需求。
 
  而根据电解液和工艺的不同,干电池可以分为碳性电池和碱性电池这两大类。其中,碳性电池的全称为中性锌-二氧化锰干电池,属于化学电源中的原电池,有着生产技术成熟、价格低廉、使用方便、安全可靠等优势,在近年来作为一种重要配件被大量应用于遥控器、手电筒、玩具和晶体管收音机等小型电子设备的制造过程中。
 
  根据新思界产业研究中心发布的《2021-2026年中国碳性电池行业市场深度调研及发展前景预测报告》显示,作为干电池行业中应用最为普遍的产品,碳性电池市场发展迅速,但在近几年,由于高电流的电器对碱性电池的应用需求逐渐增加,不断挤占了国内碳性电池的发展空间,进而导致了我国碳性电池产量增长速度随之减缓。具体来看,根据中国电池工业协会统计的相关数据显示,2019年我国碳性电池产量达到了217.6亿只,较2018年增长了1.2个百分点;而与此相对应,我国碳性电池的表现消费量在2019年达到了43.8亿只,同比增长10.3个百分点。可以看出,我国碳性电池市场呈现供过于求的发展局势,产品对外出口规模较大。
 
  从出口情况来看,近年来,尽管我国碳性电池市场对外出口规模呈现下降态势,但始终大于进口规模。具体来看,根据中国化学与物理电源行业协会统计的相关数据显示,在2019年,我国我国碳性电池出口数量达到174.1亿只,较2018年下降了0.7%;而出口金额达到8.0亿美元,较2018年下降1.7%。而在2020年,由于新冠疫情的影响,我国碳性电池出口规模大幅减少,出口数量为166.0亿只,同比下降4.6%,出口金额为7. 6亿美元,同比下降5.9%。总的来看,由于国内碳性电池供应量的减少,产品外对出口规模也随之下滑,但仍大于进口规模。
 
  新思界行业分析人士表示,近年来,随着国内企业在电池全自动生产技术上的不断突破,我国干电池产品生产能力得到大大提升,而碳性电池作为干电池的一种细分产品,其市场发展也日渐成熟。就目前来看,我国碳性电池市场呈现出供过于求的发展局势,国内消费需求较小,产品对外出口规模相对较大,未来本土企业还需要刺激对国内市场消费需求的扩大。
 
关键字: 干电池 碳性电池 对外出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