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行记录本,是记录飞机飞行具体信息的工具,可将飞机运行过程中产生的所有故障与信息记录下来,以便于开展飞机检查、故障处理、维修工作,确保飞机飞行安全,也是飞机设计改进的重要依据,其对飞机可靠运行具有重要作用。一直以来,我国机组使用的是传统纸质飞行记录本,在信息化时代背景下,电子飞行记录本有望取代纸质飞行记录本。
纸质飞行记录本,一般是由飞行、客舱、机务等人员手写填报,在航班运行结束后,机组回到基地再将其提交,机务收到后将信息录入系统,再安排安全检查、故障维修等工作。在此过程中,航空公司无法及时获得飞机状态信息,难以快速安排维修资源,影响飞机利用率。并且,人工填写方式工作效率低,还有丢失的可能性,无法满足信息化管理要求。
根据新思界产业研究中心发布的
《2021-2025年电子飞行记录本行业深度市场调研及投资策略建议报告》显示,电子飞行记录本可将记录本端与机务系统端数据直接互通,通过移动网络进行数据实时传输,可及时将飞机飞行信息传回到地面,便于机务及时安排飞机检查维修工作。同时,电子飞行记录本也大幅提高了飞行与客舱之间的信息传递效率。电子飞行记录本在提升飞机利用率、提高飞机飞行安全性、提升机务工作效率、提高航空公司管理能力以及企业效益等方面优势明显。
2020年3月,东航启动电子飞行记录本项目,2021年1月向民航华东地区管理局申请使用,6月10日起,电子飞行记录本在东航的波音777机队正式启用。东航是我国首家正式启动与使用电子飞行记录本的航空公司,将推动我国民航业由纸质飞行记录本向电子飞行记录本方向迈进。
新思界
行业分析人士表示,电子飞行记录本可以提供信息记录、信息存储、信息搜索、信息备份下载、录音录像、可靠性与维修性的初步判断等功能,产业链上游涉及芯片、PCB、触摸屏、摄像头等硬件供应商,以及操作系统、应用软件等软件提供商,可带动多个行业共同发展。
根据民航局公布的数据显示,2020年,我国民航机队规模达到6747架,11家航空公司的213架飞机具备了空中接入互联网能力。我国民航机队规模仍在不断扩张,能够接入互联网的飞机数量也在不断增长,若未来电子飞行记录本取代纸质飞行记录本,其市场空间广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