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HUD是第三代HUD(抬头显示)技术,是通过特殊设计的光学系统将图像及信息投射在汽车挡风玻璃上,将路况、车速、档位、胎压、导航、偏离提醒、危险提醒等驾驶与安全相关的信息,以及通话、娱乐等信息反馈给车主,使车主无需低头便可实时查看。AR-HUD也可配合自动驾驶技术使用,在提高汽车科技感、保障汽车行驶安全方面地位重要。
HUD,抬头显示,也称为平视显示器,主要包括C-HUD、W-HUD、AR-HUD三种技术类型。C-HUD是将图像与信息投射到一块单独玻璃上,其成像范围窄、显示内容少;W-HUD直接将图像与信息投射到汽车前挡风玻璃上,其成像区域大,一体化优势明显;AR-HUD是W-HUD技术的延伸,与后者相比,其采用增强现实技术,显示的图像与环境相融合,立体感更强,提供的功能更多。
AR-HUD可与ADAS(高级驾驶辅助系统)相结合,结合道路交通实时信息,为车主提供跟车预警、压线提醒、车道偏离预警、行人预警、障碍物预警、交通信号灯监测等服务,并采用虚拟箭头指引车辆前进,提前提示变道、拐弯等信息,将极大提升驾驶体验。AR-HUD在自动驾驶中极为重要,随着自动驾驶技术日益成熟,AR-HUD市场空间正在快速扩大。
现阶段,奥迪、捷豹、宝马、奔驰等汽车品牌的多款豪华车型上已经搭载HUD,但以W-HUD为主,搭载AR-HUD的车型数量少。2020年,德国大陆生产的AR-HUD搭载到奔驰S级车型上,AR-HUD开始进入商业化阶段。除奔驰外,大众、奥迪等汽车品牌也已推出或计划推出搭载AR-HUD的车型,2021年AR-HUD将进入规模化量产阶段,未来市场份额占比将持续攀升。
根据新思界产业研究中心发布的
《2021-2025年AR-HUD行业深度市场调研及投资策略建议报告》显示,全球范围内,进入AR-HUD行业布局的企业数量较多,主要有德国大陆、日本松下、瑞士WayRay、美国谷歌、美国Facebook等国外企业,华人运通、微美全息、锐思华创、京龙睿信、腾讯、华为等国内企业。我国HUD行业起步较晚,在核心零部件领域与国外领先企业存在较大差距,但在AR-HUD开发与推广方面,我国企业与国外企业之间的差距较小,有望与国外企业争夺市场份额。
新思界
行业分析人士表示,全球前装市场中搭载HUD的汽车数量快速增长,C-HUD正在被淘汰,W-HUD应用领域开始由高端汽车向中端汽车拓展,而AR-HUD由于成本高昂,仅应用在高端汽车中,因此其市场份额占比低。预计到2030年,全球HUD装机量将达到3600万台,随着技术日益成熟、成本不断下降,AR-HUD应用需求将快速攀升,有望超越W-HUD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