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化传感器是指能感应(或响应)生物、化学量,并按一定规律将其转换成可用信号(包括电信号、光信号等)输出的器件或装置。生化传感器是将传感物质成分的化学传感器,与传感生物活性单元的生物传感器,两者功能集合于一体的新型传感器,可以广泛应用在生物、化学研究领域。
根据新思界产业研究中心发布的
《2021-2025年生化传感器行业深度市场调研及投资策略建议报告》显示,在生物、化学实验研究中,生化传感器不可或缺,其需求呈现持续增长态势。2019年,全球生化传感器市场规模约为175.8亿美元。预计2020-2025年,全球生化传感器市场将以11%左右的增速快速增长,到2025年市场规模将达到328.6亿美元左右。全球生化传感器行业发展势头强劲。
生化传感器一般由感受器、信号转换器两大部分组成,感受器是由对生化分子敏感度高、识别能力强的材料制成,信号转换器是由电化学元件、光学检测元件构成。随着MEMS技术、生物芯片技术、纳米技术、新材料技术以及计算机技术不断进步,生化传感器概念不断更新,生产工艺不断升级,产品逐渐向着微型化、功能集成化、智能化方向发展,产品技术含量、产品附加值不断提高。
在全球范围内,竞争力强的生化传感器生产商主要有霍尼韦尔(Honeywell)、泰科电子(TE)、安费诺(NovaSensor)、艾迈斯(AMS AG)、精量电子(Measurement Specialties)、希森美康(SYSMEX)、迈来芯(Melexis)、贝克曼库尔特(Beckman Coulter)、伯乐(Bio-Rad)、微芯科技(Microchip)、恩智浦(NXP)、TEKSCAN、AMETEK、Endress+Hauser、SMD等,主要是欧美企业。
生化传感器技术研究还在不断深入。美国科学应用国际公司等机构共同研发的用于三角识别基因风险评估的TIGER生物传感器,可以改变有机体的检测和定性方式,能够用于流行病预警及传染病源检测。中国科学院微电子研究所与中北大学合作,在表面增强拉曼(SERS)生化检测研究中取得阶段性进展,提出一种开放式SERS液滴传感器,可增强液滴的拉曼检测性能。
新思界
行业分析人士表示,我国政策对生化传感器技术发展也给予支持,“十四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智能传感器”重点专项中提出,针对现有气体分子、溶液离子和生物分子等生化物质检测灵敏度低、选择性差的问题,研究跨微纳尺度复合结构超敏感生化传感方法。在国家政策的推动下,未来我国生化传感器研究成果将不断增多,将给生化传感器行业发展带来坚实的技术支撑,有利于生化传感器行业提升核心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