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仿生机器人领域,人形机器人模仿人类外观以及人类感觉、思维、决策、行为等能力制造而成,其学习能力强,可完成各种复杂动作,甚至还可以感知人类情绪,能够用于工业、商业、家庭、救援等领域。人形机器人智能化水平明显提升,其研发难度更高,为了实现以上多种功能,生机电融合技术不可或缺。
2022年8月,小米发布人形仿生机器人“CyberOne”,可模拟人的各项动作,实现双足运动姿态平衡,可感知人类情绪,可对真实世界三维虚拟重建。在CyberOne制造中,即采用了生机电融合技术。目前人形机器人概念火爆,预计到2030年,我国市场规模将达到156亿美元,全球市场规模将达到780亿美元,生机电融合技术拥有广阔市场前景。
医疗康复机器人是生机电融合技术的另一重要应用领域,医疗康复机器人的功能是促进神经系统功能重组、再生与代偿,解决肢体功能障碍问题。基于生机电融合技术制造而成的医疗康复机器人可感知人体的脑电、肌电、力位等信息,从而判断人体的运动意图,能够更加智能化的帮助残疾患者、术后康复患者、年老体弱患者实现康复。
我国人口老龄化日益加剧,脑卒中患者不断增多,肢体功能障碍是脑卒中常见后遗症,因此康复训练需求持续增长。康复医师专业化要求高,难以短期培养,我国康复医师资源稀缺,缺口日益增大。在此背景下,医疗康复机器人发展重要性日益突出。2016-2021年,我国医疗康复机器人市场年复合增长率达到76%,2021年市场规模达到37亿元。这为生机电融合技术带来广阔发展空间。
新思界
行业分析人士表示,2021年12月,工信部等15个部委联合印发的《“十四五”机器人产业发展规划》提出,把握机器人技术发展趋势,研发仿生感知与认知、生机电融合等前沿技术。2022年6月,上海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的《上海市数字经济发展“十四五”规划》提出,布局自主无人制造,加强研发仿生感知与认知、生机电融合前沿技术以及操作系统等研究。我国政府对生机电融合技术关注度也在不断提升,总的来看,未来我国生机电融合行业前途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