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bTi,铌钛合金超导体,是全球范围内已经实现商业化的超导材料之一。超导材料包括低温超导材料与高温超导材料两大类,低温超导材料工作在液氦温区(4.2K),高温超导材料工作在液氮温区(77K),铌钛超导体属于低温超导材料。
低温超导材料临界温度(Tc)一般低于25K,液氦为主要冷却介质,较具开发潜力材料主要是铌钛(NbTi)、铌三锡(Nb3Sn)、铌三铝(Nb3Al)等,其中,铌钛超导体、铌锡超导体已经实现商业化应用。铌钛超导体的临界温度为9K,具有超导性能好、临界磁场低、强度高、加工性好等特点。
铌钛超导体可以应用于核磁共振成像(MRI)、大型加速器等制造领域。核磁共振成像可以诊断癌症、癫痫、心脑血管疾病等多种疾病,是目前临床上重要的医学影像设备之一。近年来,我国核磁共振成像市场规模持续扩大,2021年突破100亿元;推测2022年,我国核磁共振成像市场规模将达到108亿元。在此背景下,我国铌钛超导体市场空间不断增大。
在全球市场中,铌钛超导体生产商主要有德国Bruker、英国Luvata、英国Oxford、美国元素、美国Supercon、日本JASTEC、日本古河电气、中国西部超导、中国有色矿业集团等。铌钛超导体研制技术壁垒较高,全球具有自主研发且批量生产能力的企业数量少,这些企业主要来自德国、英国、美国、日本、中国,全球铌钛超导体市场主要被少数企业所占据。
新思界
行业分析人士表示,西部超导是我国最具代表性的铌钛超导体生产商,产品质量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是目前全球唯一的铌钛锭棒、超导线材以及超导磁体全流程生产企业,在国内市场中处于领导地位,在国际市场中与德国、英国、日本企业争夺市场份额。2021年,西部超导总营业收入29.27亿元,同比增长38.54%;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7.41亿元,同比增长99.98%。由此可以看出,铌钛超导体行业发展态势良好。